焦點
-
教授認證防毒軟體「360安全衛士」,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問卦] 教授電腦裝360安全衛士? 」這件事情的開頭,是有學校上課的同學,看到教授把電腦接上投影機的時候,電腦跑出360安全衛士正在掃毒,心想這部就是鄉民演中的「傳說軟體」嗎?不知道該不該跟教授說這軟體的事,想說,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於是PO文,詢問鄉民該怎麼辦?由於,「360安全衛士」是防毒軟體,這次,又是被「大學教授」使用。學校教授都出馬了,很顯然的,「360安全衛士防毒軟體」可以說是「教授認證防毒軟體」。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 網友表示,你教授真聰明,懂得叫駭客幫他論文找錯。接著,有人說,再幫他安裝金山毒爸。然後,就有網友說,中國軟體就真的很可怕 裝一個會幫你再多裝好幾個。接著,網友說,去幫他練蠱。再來,有個玩家講個真心話,要提醒教授防毒不能只做一半 還有HAO123、金山毒霸...。有神人網友提出,幫他裝360安全衛士+hao123+金山毒霸+騰訊+瑞星+百度殺毒+江民殺毒+獵豹防毒全套啊。接著引發政治口水戰,中國人在用就是安全? 暈到死全世界在用都有問題了。然後,網友提出八卦板被中國人統治的一天不遠了 好多中國人的愛好者。接著,網友提出這是煉蠱嗎?最後,網友提出神結論:「以毒攻毒」。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教授認證的「神防毒軟體」,這到底是「教授級防毒軟體」,還是防毒軟體是「會叫的野獸?」 由於「360安全衛士」爭議不斷,各類新聞媒體常有負面消息,網路上網友的心得總是不好,有人說這是「防毒軟體」,也有人說這是「流氓軟體」。然而,說拿「360安全衛士」作為防毒軟體,也有人說這叫做「以毒攻毒」。看到「以毒攻毒」,玩家都要高潮了,這招實在太強大了!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惡意軟體,俗稱「流氓軟體」。 維基百科,對於惡意軟體的說法,符合如下條件(主要是第一條)的軟體的一種稱呼: (1)採用多種社會和技術手段,強行或者秘密安裝,並抵制解除安裝; (2)強行修改用戶軟體設定,如瀏覽器的首頁,軟體自動啟動選項,安全選項; (3)強行彈出廣告,或者其他干擾用戶、占用系統資源行為; (4)有侵害用戶資訊和財產安全的潛在因素或者隱患; (5)與電腦病毒聯合侵入用戶電腦; (6)停用防毒軟體或其他電腦管理程式來做進一步的破壞; (7)未經用戶許可,或者利用用戶疏忽,或者利用用戶缺乏相關知識,秘密收集用戶個人資訊、秘密和隱私; (8)惡意篡改登錄檔資訊; (9)威脅恐嚇或誤導用戶安裝其他的產品。 流氓軟體,這類惡意軟體的解釋。這些軟體也可能被稱為廣告軟體(adware)、間諜軟體(spyware)、惡意共享軟體(malicious shareware)。與病毒或蠕蟲不同,這些軟體很多不是小團體或者個人秘密地編寫和散播,反而有很多知名企業和團體涉嫌此類軟體。該軟體採用多種技術手段強行安裝和對抗刪除。很多用戶投訴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到安裝,而其多種反解除安裝和自動取消復原技術使得很多軟體專業人員也感到難以對付,以至於其解除安裝成為大陸網站上的常常被討論和諮詢的技術問題。個別「流氓軟體」的製作公司或製作機構,還狀告防毒軟體公司將之納入「流氓」之列,部分防毒軟體公司已經迫於法院判決將個別流氓軟體產品的特徵從病毒庫中刪除,不再將流氓軟體當電腦病毒來查殺。有觀點認為此次調查原因是知名防毒軟體企業瑞星由於廣告或者宣傳目的進行的炒作。一般網路用戶都不會接受這類軟體,也有人表示可以接受這些軟體。隨著殺毒軟體將個別軟體的定義,更多人不願意使用流氓軟體。 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布了惡意軟體的官方定義如下: 惡意軟體(俗稱「流氓軟體」)是指在未明確提示用戶或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在用戶電腦或其他終端上安裝執行,侵犯用戶合法權益的軟體。 符合以下的特點: (1)強制安裝:指在未明確提示用戶或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在用戶電腦或其他終端上安裝軟體的行為。 (2)難以解除安裝:指未提供通用的解除安裝方式,或在不受其他軟體影響、人為破壞的情況下,解除安裝後仍活動程式的行為。 (3)瀏覽器劫持:指未經用戶許可,修改用戶瀏覽器或其他相關設定,迫使用戶存取特定網站或導致用戶無法正常上網的行為。 (4)廣告彈出:指未明確提示用戶或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利用安裝在用戶電腦或其他終端上的軟體彈出廣告的行為。 (5)惡意收集用戶資訊:指未明確提示用戶或未經用戶許可,惡意收集用戶資訊的行為。 (6)惡意解除安裝:指未明確提示用戶、未經用戶許可,或誤導、欺騙用戶解除安裝非惡意軟體的行為。 (7)惡意捆綁:指在軟體中捆綁已被認定為惡意軟體的行為。 (8)其他侵犯用戶知情權、選擇權的惡意行為。 360安全衛士,是一套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上市的中國奇虎360(Qihoo 360)公司,所推出的免費防毒軟體。360安全衛士,目前仍支持Windows XP,可以在舊版Win XP作業系統底下,作為免費的防毒軟體。向下支援,可對應Windows XP、Vista、7、8.1與10作業系統。360安全衛士,採用的是雙病毒引擎架構,內部使用Bitdefender與Avira病毒引擎,也因此,提供了較為強大的防毒能力。 360安全衛士防毒軟體,最先版本為中國版,為簡體中文介面。中國版,全名為「360安全卫士」。後來,發展出了多國語言的國際版,裡面也包含了繁體中文介面。國際版,全名為「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還有簡易版,全名為「360 Total Security Essential」。後來,台灣希悅資訊,引進了台灣版。台灣版,全名為「360安全衛士」。 (01)軟體名稱:【360安全卫士】中國版 for PC Windows (02)軟體廠商:中國奇虎360(Qihoo 360) (03)最新版本:V11.0(2016/09/28,360安全卫士11.0)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簡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無綠色版 (07)功能:掃毒、防毒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Vista、7、8.1、10 (09) (01)軟體名稱:【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 for PC Windows (02)軟體廠商:中國奇虎360(Qihoo 360) (03)最新版本:V9.0.0.1117(2017/02/07)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 - 目前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無綠色版 (07)功能:掃毒、防毒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Vista、7、8.1、10 (09) (01)軟體名稱:【360 Total Security Essential】國際版 for PC Windows (02)軟體廠商:中國奇虎360(Qihoo 360) (03)最新版本:V8.8.0.1020(2016/08/10)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 - 目前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無綠色版 (07)功能:掃毒、防毒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Vista、7、8.1、10 (09) (01)軟體名稱:【360安全衛士】台灣版 for PC Windows (02)軟體廠商:中國奇虎360(Qihoo 360) (03)最新版本:V7.2.0.1034(未有版本歷史日期說明)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 - 目前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無綠色版 (07)功能:掃毒、防毒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Vista、7、8.1、10 (09) 此外,360安全衛士,還針對了Mac,推出了免費的防毒軟體。國際版,全名為「360 Total Security for Mac」。 (01)軟體名稱:【360 Total Security for Mac】國際版 for Mac OS (02)軟體廠商:中國奇虎360(Qihoo 360) (03)最新版本:V1.1.2(2015/04/01)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 - 目前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無綠色版 (07)功能:掃毒、防毒 (08)支援作業系統:Mac,Mac版對應Mac OS (09) 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公開資訊,360安全衛士有許多商業矛盾與爭議事件。 ※以下商業矛盾與爭議事件,引用自維基百科(Wikipedia) ================= 2012年8月1日,有用戶反映360安全衛士「漏洞修復」功能中編號為KB360018的「高危漏洞補丁」,並非由微軟公司發布。此補丁會強制在用戶電腦內安裝360安全瀏覽器。360官方也做出了正式回應,承認KB360018確實並非微軟官方補丁,而是由360自行發布的「偽補丁」,初衷是「提供的IE6內核升級方案」。 奇虎360公司與金山公司,傲遊公司等存在著矛盾,而在於眾多公司的矛盾中,以與騰訊的矛盾最為人所知且最受關注。兩家公司在2010年11月上旬的矛盾甚至引發了惡性商業競爭事件。 2012年7月2日,據千龍網報導,奇虎360公司在2005年加入中國GFW防火長城計劃,奇虎360的兩名高管齊向東和石曉虹加入了研究搜尋引擎的安全管理系統,網上也可查到有方濱興、齊向東、石曉虹曾經共同參與的科技成果。但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否認這件事,並表示系競爭對手惡意抹黑。奇虎首席安全官譚曉生也在Mozilla的安全郵件列表中聲稱,項目是為雅虎設立的,且完成之日奇虎尚未成立。 奇虎360於2012年8月因推出360綜合搜索而與百度發生矛盾並引起惡性商業競爭事件,奇虎360在其主頁360導航將默認搜尋引擎定為綜合搜索,實質上綜合搜索是360自己的搜尋引擎,之後百度宣布起訴奇虎360並成功。 2015年4月30日,三家安全軟體測試機構AV-Comparatives、AV-TEST和Virus Bulletin共同發表聲明,譴責奇虎在測試中作弊,並撤銷自2015年起頒發給奇虎的所有獎項和證書。聲明中指出,奇虎所有送測的產品只開啟了BitDefender引擎,自己的QVM引擎則從未啟用。然而向大部分用戶提供的產品則默認開啟QVM引擎,不開啟BitDefender引擎。這導致普通版本相比送測版本的安全性顯著下降、誤報率大幅上升。經過數次質詢,奇虎最終承認送測版本與普通版本的引擎設置存在差別。 2012年2月6日下午,奇虎360公司所有的iOS應用被蘋果從App Store上下架,蘋果公司並未透露下架原因。 2012年2月7日,奇虎360公司通過新浪微博聲明: 我們已獲得蘋果回覆:360產品無需做任何修改,將在未來48小時到72小時內重新上架蘋果APP商店。此次下架原因,系蘋果方面發現部分產品被刷票,出現異常的用戶好評和差評,蘋果按慣例進行調查。由於360所有無線產品均在同一個蘋果帳號下,故導致了全線產品下架。2012年2月8日上午,360全線產品全部在App Store重新上架。 2013年1月25日晚間,360公司在蘋果App Store上的大部分應用再次被下架,僅剩360雲盤仍可下載。2014年3月5日,360產品App Store已重新上架。 2013年4月28日,360手機衛士被小米公司從MIUI應用商店下架,原因是在小米官方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該應用在提示用戶修改權限的界面中,標註了「MIUI溫馨提示」等字樣,可能對用戶產生誤導。 2013年9月27日,360全線產品被小米公司從小米應用商店下架,原因是360手機助手在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建議用戶卸載小米應用商店、百度地圖等其他公司的手機應用。 2016年1月8日,360全線產品被小米公司從小米應用商店下架,原因是部分小米用戶被360安全衛士電腦版通過彈窗等形式惡意誘騙安裝一款名為「雷電OS」的軟體,在不知情情況下被篡改MIUI系統簽名,導致小米手機無法正常升級系統,並通過篡改手機recovery阻止用戶刷機卸載,甚至系統崩潰無法啟動。 其他應用商店 2013年9月,除小米之外,華為、三星、步步高、聯想等多家手機企業的官方商店等內置應用也被360手機助手提示用戶卸載。之後,華為、聯想、酷派、OPPO等多家公司確認將在各自應用商店全線下架360產品。 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公開資訊,360安全衛士爭議不斷,也有許多官司打不停。奇虎與奇虎董事長周鴻禕,陸續跟百度、金山、騰訊與搜狗等公司,以及個人,進行官司訴訟。大部分的爭議,則是涉及商業詆毀,以及不正當競爭。 ================= ================= 今天meeting 當教授把電腦接上投影機的時候 電腦竟然跑出360安全衛士正在掃毒 小弟心想:這不就是鄉民眼中的傳說軟體嗎? 不知道該不該跟教授說這軟體的事 想說,但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怎麼辦? ================= ================= ※ 引述《zergaiur (aiur)》之銘言: : 事實上 : 現在的360不算很差的軟體 : 我安裝以後, 速度上並沒有比較慢! : 我只針對360~ 什麼金山獨霸,hao123就不在討論範圍~~ : 360買了3家大廠的掃毒技術, 然後免費提供使用者服務~ : 也就是說,裝了360~ 等於你花錢買4套防毒軟體~ : 再來360的安全機制也是不錯,你如果在購物網站買東西時~ : 他會偵測https協議下, 你有沒有任何表單被其他軟體抓出去~ : 甚至,在你做https協議買東西時,只要有其他程式開port都會跳警告~ : 再來是, 360會幫你安裝升級軟體... : 比方說windows server2003, win xp..等等微軟不支持的作業系統 : 你可以透過360安裝update~ : 當然 win7 win10也可以~ : 除了掃毒之外/維護/清理/記憶體管理/安全/救援...等等功能, 360都是all in one : 裝這套, 基本上就不用裝別套軟體, 很適合裝機使用~ : 也沒有過去刪除不了的問題, 你一移除,軟體就徹底移除了~ : 360目前除了它是中國的軟體之外, 已經沒有什麼好挑剔了~ : 可以安裝國際板的360, 用一兩個星期你會對360改觀 一堆看見草繩就怕是蛇的 台灣軟體公司在使用者端這種系統維護功能的, 真的是被中國屌打的, 都不知道是有什麼好怕的, 一邊是爽爽玩中國遊戲,一邊又害怕中國軟體, 一邊爽爽用中國製商品,一邊又擔憂中國製的有問題, 然後盜版影片看爽爽,盜版遊戲玩爽爽, 破解軟體抓爽爽,卻一點都不怕被植入木馬, 還有些台灣人叫他裝各teamview,好遠端維修, 結果毛一堆,不裝就是不裝,一定要人到現場看才覺得能解決, 都什麼年代了,還一堆保守觀念. 台灣真的不需要從小學程式設計, 而是該好好的學好電腦使用觀念, 免得都一堆大公司在用,成千上萬人在用的, 還會在那邊操心人家軟體有問題. 培養良好的使用觀念,就算抓個病毒木馬來玩, 也不會把電腦搞壞, 但是觀念不好,大概開個網頁顯示404,都會認為是電腦有問題了 目前來說電腦管家跟360都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順便再附上剛剛使用360的影片,https://youtu.be/V1ZQKhRKrxY 感覺上360比較適合傻瓜式的使用, 還是習慣用電腦管家,可調用的細節更多點. ================= 奇虎360這邊的話,360安全衛士有多種版本,分別推出了「【360安全卫士】中國版、【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360 Total Security Essential】國際版簡易版、【360安全衛士】台灣版與【360 Total Security for Mac】國際版」。 玩家若要安裝的話,這邊會建議安裝【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 這是因為,網友提出,【360安全卫士】中國版的話,恐有一些疑慮。【360 Total Security Essential】國際版簡易版的話,功能比較陽春。【360安全衛士】台灣版的話,已經沒有更新。也因此,要裝的話,就要安裝【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 (01)軟體名稱:【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 for PC Windows (02)軟體廠商:中國奇虎360(Qihoo 360) (03)最新版本:V9.0.0.1117(2017/02/07)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 - 目前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無綠色版 (07)功能:掃毒、防毒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Vista、7、8.1、10 (09) 根據聯合晚報報導,詳細記載百度與360安全衛士的大戰。裡面提到,百度是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不過,只要安裝旗下軟體,就會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自動安裝百度防毒軟體,又很難解除安裝。百度競爭對手,360安全衛士的奇虎董事長周鴻禕,就說百度殺毒是流氓軟體。結果,百度也反擊,說360旗下酷派大神手機,有後門,會幫用戶安裝流氓軟體。言下之意,回嗆對手才是流氓軟體之父。百度與360防毒軟體大戰,引發了激烈的流氓軟體口水戰。 360安全衛士,是一套免費防毒軟體。從免費防毒的觀點來看,既然是免費的,免費幫你防毒、掃毒,使用者免費使用,算是撿到便宜。對於360安全衛士,提供免費防毒服務,這邊表示肯定。 不過,為什麼會被說是流氓軟體呢?當然,免費防毒本身立意良善,不過由於爭議不斷,360安全衛士有許多商業矛盾與爭議事件。也正因為這些事件,導致360安全衛士,被說是流氓軟體。 值得注意的,360安全衛士,一直被傳說有後門,還被說會自己偷裝其他軟體。這樣的說法,也導致難跳脫流氓軟體陰霾。更重要的,如果流氓軟體行徑為真,那麼偷裝其他軟體,不就也是一種病毒手法嗎?也因此,被說這就是一種以毒攻毒。 無論如何,360安全衛士提供免費防毒,這點無庸置疑。既然是免費服務,做功德的,這就值得肯定。 不過,既然有那麼多的商業矛盾與爭議事件。無風不起浪,360安全衛士也該好好檢討,做些正面化的作為,並持續對用戶提出善意,做出良性的互動,來洗刷自己的清白。 奇虎360不斷的努力,持續針對360安全衛士強化,提供免費防毒服務,並推出了【360安全卫士】中國版、【360 Total Security】國際版、【360 Total Security Essential】國際版簡易版、【360安全衛士】台灣版與【360 Total Security for Mac】國際版,這樣的免費防毒服務,值得肯定。 當然,任何一個軟體的開發,都是很辛苦的。防毒軟體,也是。360安全衛士,不斷的改版,過程中,難免會被有漏洞,或者是被稱為後門,或者,沒做好的話,可能會有什麼出錯的地方,在每一家防毒軟體業者者都看得到,但到底是防毒或以毒攻毒,這邊可以保證,每家廠商一定會有自己的一套說詞。這邊則希望,防毒軟體廠商都在改版的過程中,都能善盡告知的義務,告知防毒軟體做了什麼樣的改變,讓消費者有知的權利。不應該私底下,偷偷竊取使用者資料,更不應該偷偷安裝其他軟體。應該要做充分的告知,原廠應該出來說清楚,以免以訛傳訛,道聽塗說之下,反而讓人誤解,甚至會懷疑是否是流氓軟體的狀況。 然而,「360安全衛士」是防毒軟體,這次,又是被「大學教授」使用。學校教授都出馬了,很顯然的,「360安全衛士防毒軟體」可以說是「教授認證防毒軟體」。教授認證的「神防毒軟體」,這到底是「教授級防毒軟體」,還是防毒軟體是「會叫的野獸?」不過,由於「360安全衛士」爭議不斷,各類新聞媒體常有負面消息,網路上網友的心得總是不好,有人說這是「防毒軟體」,也有人說這是「流氓軟體」。然而,說拿「360安全衛士」作為防毒軟體,也有人說這叫做「以毒攻毒」。 負面效應這麼大,也難怪會從國外懷疑到國內,甚至在網路上引起鍵盤大戰。身分證、護照上的照片,與人長不一樣,都會被懷疑是偽造,更何況是防毒軟體。防毒軟體,本身是用來防止病毒,用來殺毒,現在卻被說成是以毒攻毒。奇虎360是資安軟體大廠,是防毒軟體業者,真的該重視這個問題,善盡告知的義務,讓玩家能夠信賴這個品牌。奇虎360本身該更加努力,360安全衛士也該多做正面化的宣傳。當然,消費者也該正面看待。網友也該以公正的立場,審慎的來看待360安全衛士。 至於,360安全衛士是防毒,還是以毒攻毒。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支持者,雙方見解,看法南轅北轍,截然不同,而且解讀不一,看法可以說差很大!有句話叫做:「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告訴我們,世上並沒有絕對的美醜,因為每個玩家各有各的偏好。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好!這也代表著,鐘鼎山林、各有天性!每個人的喜好不同。360安全衛士,說是防毒軟體也好,說是以毒攻毒也好,都有各自的理念,也是護主心切。不管如何,可以確定的,消費者可以選擇自己所愛的防毒軟體。各家防毒軟體業者,各種防毒軟體,互相切磋之下,玩家們將會有更棒好的防毒軟體,防毒殺毒更強的防毒軟體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防毒軟體才會更棒。這樣子,資安軟體,才會臻於完美呀 也因此,到底是防毒,還是以毒攻毒,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17吋電競筆電之王,MSI GT73VR 6RF TITAN PRO重裝上陣!
現在,要打怪練功衝裝備,已經不一定要購買桌機了,筆電也擁有強大的戰鬥力。2016年底,要挑選一款最適合玩遊戲,符合2017年遊戲需求,微星科技推出的MSI GT73VR 6RF TITAN PRO,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硬體配備可以選配,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1080單獨立顯示卡,或改換NVIDIA GeForce GTX 1070 SLI雙獨立顯示卡,安裝不鎖倍頻Intel Core i7-6820HK或頂級Intel Core i7-6870HQ處理器。記憶體攻頂為DDR4-2133 16GBx4=64GB,硬碟攻頂為Super RAID 4,採用2張NVMe型M.2 SSD以RAID 0加速,並搭配一顆2.5吋HDD,也擁有有鍍金音效端子,還配備2.1聲道DYNAUDIO喇叭系統,加上steelseries遊戲鍵盤與Killer DoubleShot遊戲網卡,很肯定的,這是當今最強悍的17吋遊戲筆電。這次,就讓我們來揭開這款17吋電競筆電之王的神祕面紗吧! --------------- --------------- 隨著電競筆電的持續進步,以往的技術瓶頸,一個一個不斷突破。現在的電競筆電,可以說在硬體規格上,已經不輸給了電競桌機。除了螢幕尺寸,電競筆電無法跟桌機匹敵之外,螢幕也有4K與Full HD 120Hz版本,甚至,也能支援G-SYNC與FREE-SYNC。處理器也有四核心Skylake版本,不要懷疑,也有「不鎖倍頻」的「K系列」,「極致版」的「X系列」則在這代開始取消,大部分的狀況,不鎖倍頻Intel Core i7-6820HK或頂級Intel Core i7-6870HQ處理器,已經相當夠用。記憶體的部份,筆電早已可以上DDR4-2133 16GB x4=64GB,插滿一般也夠用了。 顯示卡的話,NVIDIA與AMD的最強繪圖晶片,都已經是正規產品,就連當今最強的GeForce GTX 1080,旗艦版本支援2張跑SLI。硬碟的話,現在的筆電,早已導入M.2,介面為PCIe 3.0 x4,引進NVMe,並且提供多組M.2插槽,可以用RAID 0加速模式運行,再加上2.5吋硬碟擴充支援,速度也夠快了。音效的話,可別以為電競筆電就比較差,該有的音效電容、放大器晶片與鍍金接頭,音效強化輸出輸入軟體,現在已經是基本功能。當然,有的人會說,筆電有Thunderbolt 3.0嗎?你想得到的,全部都有了,USB 3.0、Thunderbolt 3.0一應俱全。甚至,最新的話,機械鍵盤也導入,CPU與GPU水冷散熱也來了,就連曲面螢幕也都有業者開發完成。所以,電競筆電紅不讓,不讓桌機專美於前。 微星官方MSI GT73VR TITAN SLI電競筆電產品介紹影片 微星官方MSI GT73VR TITAN SLI的120Hz電競螢幕強在哪的介紹影片 微星科技,在旗艦電競系列,主打的是GT系列,17吋級距旗艦電競機種,最新推出的則是MSI GT73VR系列,這款主打的是強大硬體配備,性能強悍,該有的功能都有,等於是台戰鬥力威猛的航空母艦。這款的外型工業設計,來自於戰鬥機的流線外型,後方有兩個渦輪噴射引擎,以這樣的概念打造出流線外型的造型。散熱設計,則是從下方進氣,後方與側面出氣,主要的熱傳方向,則是在後方,使用上並不會被熱氣燙到。 這次,則是採用了COOLER BOOST TITAN散熱系統,這是將CPU與GPU分開設計的散熱模組,採用了10組熱導管,以及2顆29片扇葉的風扇,來快速的將廢熱帶出筆電之外,並可以保持一定的靜音水準,即便超頻狀態,全速運行之下,也可以確保最高效能的輸出。台灣主要銷售的機型,目前已經開賣的,台北光華商場找得到的,共有兩款。 》MSI GT73VR 6RE -014TW(Titan) (i7-6820HK/DDR4-2400 32GB/GTX1070-8G GDDR5X/256G+1TB/W10/17.3吋TN面板 1920x1080@120Hz) 》MSI GT73VR 6RF -093TW(Titan Pro 4K) (i7-6820HK/DDR4-2400 64GB/GTX1080-8G GDDR5X/512G+1TB/W10P/17.3吋IPS面板3840x2160@60Hz) MSI GT73VR系列,螢幕為17.3吋,最主要的,螢幕有分成兩種,一種是4K的IPS螢幕,解析度3840x2160@60Hz,另一種是Full HD 120Hz的TN螢幕,是等級最高的TN面板,解析度1920x1080@120Hz,反應時間5ms。若是純玩遊戲的話,選擇Full HD 120Hz的TN螢幕會比較恰當,尤其是高速移動的線上遊戲。不過,若考量到未來要玩4K遊戲的話,4K的IPS螢幕,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由於螢幕面板,是購買來的時候,就已經鎖死在躋身,不像是記憶體、顯示卡與硬碟,還可以做配備上的更改,也因此,一開始購買的時候,就得要想清楚才行。值得注意的,而且以這樣強悍規格來說,4.46CM的厚度,以及3.9KG的重量,已經是相當輕薄的17吋級距大作。 2016年8月16日,隨著NVIDIA正式推出新一代帕斯卡Pascal筆電繪圖晶片,電競筆電領導品牌微星科技開了第一槍,當天就召開搭載帕斯卡Pascal筆電繪圖晶片的新一代電競筆電記者會。全面引進GeForce GTX 1060、1070與1080,最高階版本,則提供了搭載2張GeForce GTX 1070或1080,可以運行SLI模式。 主要Gaming機種,則有GT、GS、GE、GP與GL共五種系列。螢幕尺寸的話,主力為15.6吋、17吋與18.4吋共三種版本,不管玩家要4K與Full HD 120Hz版本,都有供貨。微星科技,在電競筆電的佈局,可以說是相當完整,一應俱全,供貨的速度,也滿足玩家的需求,記者會當天,外面零售市場已經供貨,買得到新一代電競筆電。 在微星電競筆電中,GT系列是旗艦級產品,這次所發表的新款筆電中,GT83VR Titan SLI電競筆電搭載GeForce GTX 1080 SLI、GT73VR Titan/SLI電競筆電搭載GeForce GTX 1070 SLI,或GeForce GTX 1080、GeForce GTX 1070。GT72VR及GT62VR Dominator電競筆電搭載GeForce GTX 1070。另外,還有配備GeForce GTX 1060的機種:GT72VR、GT62VR DominatorGT。 針對喜愛輕薄款式的玩家,微星則推出螢幕尺寸不同的GS73R、GS63VR、GS43VR。輕薄的機身內同樣搭載豐富的電競專屬功能,包括SteelSeries專業電競全彩背光鍵盤搭配SSE3軟體;True Color技術提供專業玩家體驗更清晰、真實的遊戲畫面色彩與細節;SABRE HiFi Audio DAC音效技術支援播放Hi-Res高解析音樂,完整呈現聲音細節的表現,帶來更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Nahimic 2音效強化技術提供最具臨場感的絕佳音質。 微星官方MSI GT73VR TITAN SLI、MSI GT83VR TITAN SLI動畫影片介紹 GE72VR Apache及GE62VR Apache電競筆電搭載性價比最高的GeForce GTX 1060顯示卡,提供玩家高C/P值選擇。GE72VR Apache及GE62VR Apache電競筆電在散熱設計上更配備了雙風扇及6組散熱管的Cooler Boost 4技術,讓電競筆電在狂熱電競之際仍可以保持安靜及酷冷的狀態。透過Dragon Center應用軟體控制的超跑級快捷變速功能,玩家們可以任意調整Intel Core i7處理器及GeForce GTX1060顯示卡時脈,在靜音與高效能之間自由切換。 另外,GE72VR Apache及GE62VR Apache電競筆電中配備的SteelSeries鍵盤、Nahimic 2音效技術、Dynaudio喇叭、Killer遊戲網卡、Gamecaster線上直播軟體、WTFast玩家專屬網路軟體…等等豐富功能,都是為電競玩家和戰隊精心設計的。擁有GE72VR Apache及GE62VR Apache電競筆電就能享受前所未有的遊戲樂趣! 這款電競筆電,用的是CM236晶片組,搭配BGA1440腳位的Skylake處理器,有非常多種款式可以選擇。主要,有分成雙核心、四核心版本,高階版本內建Hyper-Threading。少數版本,有128MB的L4 Cache,這是內建eDRAM的Intel Iris Pro 580高效能內顯版本,其餘則是內建基本Intel HD 530內顯版本。由於,這款筆電安裝獨立顯卡,加上內建超頻功能,因此,原廠主要採用Core i7-6820HK,預設時脈:2.7GHz,TurboBoost時脈:3.6GHz。搭配這顆處理器的話,不但支援倍頻超頻,記憶體也能超頻,這樣的支援超頻功能,相當適合用在這樣,講求性能強悍的電競筆電。 原廠,特別針對這顆處理器,調校了SHIFT功能,這是一個溫度與效能平衡的變速功能,用的就是超頻的技術,透過FN+F7熱鍵就能直接切換,或者使用Dragon Gaming Center軟體,也能在TURBO MODE、SPORT MODE、COMFORT MODE、ECO MODE與POWER OPTIONS模式做切換,強大的高效能散熱模組,支援超頻跑到4.0GHz沒問題。記憶體部分,搭載這顆處理器,也能超頻,原廠設定跑DDR4-2400,選配正確的記憶體模組,最高支援DDR4-2400 16GB x4=64GB,已經相當夠用。 繪圖晶片的話,則支援單繪圖晶片,以及雙繪圖晶片。單繪圖晶片,可以支援GeForce GTX 1080,雙繪圖晶片,則可以用SLI模式跑兩張GeForce GTX 1070,已經是相當厲害!此外,除了本身螢幕之外,還可以支援額外三個顯示器輸出,透過HDMI、mDP與Thunderbolt 3.0,可以輸出到3個4K螢幕,做環繞模式。這對於遊戲玩家,以及做實況轉播,都有相當大的便利性。至於VR的話,由於採用新一代顯示卡,絕對推得動沒有問題。 為了講求快速,現在的電競筆電,幾乎已經不再使用2.5吋硬碟當系統碟,而是全面採用M.2 SSD。這次,則是提供了SUPER RAID 4架構,引進NVMe世代M.2擴充插槽,透過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運行RAID 0模式,根據官方資料,讀取速度可破2200MB/Sec。此外,還是能安裝一顆2.5吋硬碟,用來做為資料碟,儲存資料使用。不過,由於玩家已經鮮少使用光碟機,這款電競筆電已經取消了燒錄器功能,取得代之的,則是提供了5個USB 3.0埠,以及1個Thunderbolt 3.0埠,需要使用光碟機的話,則可以透過外接功能來擴充。 玩遊戲的話,鍵盤的重要性,可是不能馬虎。這款電競筆電,在鍵盤上面花了許多功夫,採用跟賽睿合作的STREELSERIES ENGINE 3全彩LED電競鍵盤,除了基本的防鬼鍵之外,也有強大的耐用度。使用的是含數字鍵的孤島鍵盤設計,加入了天面印刷,這樣的印刷設計,按鍵透光度更高,質感也更加的好。而且,可以設定快速按鍵,並將多個指定,組成巨集熱鍵,方便遊戲對戰的操作,並提供GAMESENSE鍵盤背光顯示,提供熱門遊戲的狀態背光顯示,讓玩家可以快速掌握遊戲的即時狀況。玩家敲擊按鍵,也有相當不錯的觸感。 要特別說明的,則是引進了Rivet Networks Killer網路晶片,有線網路使用Killer E2400,無線網路使用Killer Wireless-AC 1535,除了支援網路封包的最佳化處理,可以用遊戲優先來運行,還支援有線網路搭配無線網路,以最快的路由來進行網路傳輸,讓玩家遊戲對戰可以搶奪先機,進而達到克敵致勝的目標。 音效的部份,這次做得更棒,採用了ESS SABRE HiFi AUDIO DAC,這是比較好的音效處理晶片,除了可以達到122dBA噪訊比,整體動態也有不錯的表現,聲音的細節都能完整的呈現,至於高階的耳機,16~600ohm阻抗耳機,全都可以輕易驅動,至於聲音輸入與輸出,端子部分採用標準鍍金接頭,取樣頻率可以直接採用24Bit/192kHz。 內建喇叭的搭配,也是精挑細選,直接跟DYNAUDIO合作,進行喇叭模組與音箱的強化設計,為採用2.1聲道喇叭輸出,喇叭的出力也比一般筆電更為有力,直接播放電影可以原音重現,也能感受到重低音輸出。此外,搭載了Nahimic音效技術軟體,透過這個音效技術,可以進行強化環繞音效,也可以做聲音方向追蹤,這對於玩線上遊戲來說,無疑有相當大的幫助。 整體來說,MSI GT73VR系列,以這次拿到的頂級版,MSI GT73VR 6RF TITAN PRO來看,這可是一台貨真價實的旗艦級17吋電競筆電。市場上,有不少只用了頂級處理器,或只是加上獨立顯卡,就號稱自己是電競筆電的產品。真正的電競筆電,是要有全電競筆電的設計,不只是要用高階處理器、繪圖晶片,螢幕面板也是要電競最佳化,鍵盤、音效與網路也要有玩家遊戲最佳化考量,這樣子,也才能說自己是真電競筆電。 話說回來,遊戲玩家在某些遊戲,或者特殊的應用,會需要超速的功能。所謂的超速,簡單來講,就是筆電的超頻,本身的散熱模組夠力,並且加還要搭配不鎖倍頻Intel Core i7-6820HK處理器,才能在必要的時刻,瞬間把處理器渦輪加速,甚至也能把記憶體跑到初始DDR4-2133更快速度。當然,看到這邊,相信大家對於這次這邵這款電競筆電之王,也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微星科技,在這次 ,當天並發佈媒體報導:「微星電競筆電市場佔比全球第一,市佔高達19%」,這個世界第一的數據出來,立刻造成轟動。 第1名:微星 MSI → 19% 第2名:華碩ASUS → 15% 第3名:戴爾DELL → 9% 第4名:聯想Lenovo → 5% 第5名:宏碁acer → 2% 值得注意的,微星科技在電競市場的成功,可以從該公司的股價看出,五年前,微星科技連PC產業前十大,都擠不進去。當時的股價,正反應微星科技當時的現況,在小筆電兵敗如山倒,Ultra Book欲振乏力,Intel筆電策略失敗,加上智慧型手機熱潮,以及平板的反撲,導致筆電業者全軍覆沒,微星科技股價,當時已經慘跌到10元面值上下。在看準電競市場之後,不斷努力突破之下,在電競筆電、電競桌機都有不錯的斬獲,就連電競主機板、電競顯示卡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如今股價衝到85元上下,品牌價值更勝以往,成為電競市場的領導品牌。 微星科技,可是台灣電競史發展以來,在電競筆電上面獲得相當大的突破,憑藉著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持續的創新,奮力往前衝,才能創造這歷史性的新一頁。同時,這也代表著,台灣以往電子產業,追求代工,一開始講求保五、保六,可以拿到5%、6%利潤,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毛三、到四,只賺到3%、4%好處,現在又喊到毛一、毛二,根本只有1%、2%工錢,這條路線並不好走。反而像是微星科技,改走的價值路線,讓玩家認同品牌,相信產品的價值,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崛起,趁勢而起,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 微星官方MSI GT73VR TITAN SLI的360∘VR動畫影片介紹 這次,我們在實測開箱了這款MSI GT73VR 6RF TITAN PRO,看到了它的全電競風格設計,以及玩家遊戲最佳化考量,我們看到了台灣電競筆電的驕傲,可以在世界上發光發熱。這款微星科技,打造的17吋級距電競筆電,可以說是17吋電競筆電之王,當之無愧!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PLEXTOR M8PeY 512G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電腦的主要的資料儲存,朝向讀寫速度越來越快,儲存容量越來越大發展!磁碟機的發展,最早從磁帶,發展到軟碟機,後來出現硬碟機,一直發展到現代。從HDD,SSD,又發展出SSHD,介面則從PATA、SCSI、SATA、SAS,到了後來的mSATA與M.2,出現了SATA Express。再來,則是PCIe x4介面成為主流,從PCIe 2.0 x4,發展到PCIe 3.0 x4,NVMe介面也跟著出現。除了HHHL卡板的PCIe,還有子卡的M.2,與硬碟版的U.2。礙於SATA 6Gb/s、SAS 12Gb/s介面瓶頸的關係,固態硬碟的速度受限。PCIe SSD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最新NVMe世代PCIe SSD,則帶來前所有見的極速快感,不僅開機飛快,而且讀寫快速,電腦運作極速狂飆!這次,則是要介紹固態硬碟世界的台灣之光,浦科特所帶來的全新的NVMe固態硬碟「PLEXTOR M8PeY PCIe SSD」! 最早的PCIe SSD,是玩家用SATA & SAS 3Gb/s RAID卡,接上多顆SSD,以RAID 0模式來加速運行。這就是所謂的土炮PCIe SSD。後來,新版的SATA & SAS 6Gb/s RAID卡,SATA & SAS 12Gb/s RAID卡,相繼推出之後,還是有人這樣玩!後來,看準了玩家與企業市場,對於高效能硬碟的需求,當時極力發展SSD,不少業者,投入PCIe SSD的研發。早在PCIe 1.0a的時代,就已經用PCIe 1.0a x4與PCIe 1.0a x8,以及搭配SLC Flash、MLC Flash,做出高效能PCIe SSD。 早期PCIe SSD,由於本身是RAID卡。因此,開機的時候,必須要等待RAID卡的BIOS載入,開機時間較久。然而,由於當時的Windows,並沒有內建驅動程式,新安裝作業系統的話,必須透過驅動程式,才能正確辨識,進而正常存取資料。當然,這樣的作法,就比起AHCI的開機速度來得慢。後來,在業者努力之下,就發展出了AHCI的PCIe SSD。當時的PCIe SSD,加速的思維,就是增加通道數量,以取得讀寫的加速。然而,初期的PCIe SSD,本身的RAID卡控制器,以及SATA 3.0Gb/s、SATA 6Gb/s控制器,並沒有支援TRIM,也因此,無法把效能再提昇,也因而造成了SSD壽命的折損。 M.2,原本是設計給筆記型電腦,以及迷你電腦,使用的擴充介面。M.2,原先是要用來取代mSATA,裡面除了有傳統SATA 6Gb/s電路,還有PCIe電路。M.2裡面的PCIe電路,一開始設計為支援PCIe 1.0 x2與x4,接著則引進了PCIe 2.0 x2與x4,最新則是全面採用PCIe 3.0 x4。M.2的優點,則是體積小,上面的Flash,為了做到大容量,採用堆疊的方式,再來,則是效能快。而且,可以透過轉接卡的方式,來將M.2子卡,擴充成PCIe卡板介面。 PCIe SSD,除了價位比較高,效能破表的工作站級、旗艦級PCIe SSD款式外,事實上,也有所謂的主流級PCIe SSD款式。 簡單來說,市場上販售的工作站級、旗艦級PCIe SSD,全都是客製化卡板設計,唯有重新的電路設計,才有辦法做出極致效能的表現,優點就是速度超快,缺點,就是價格昂貴。 主流級PCIe SSD,清一色則是採用了M.2 SSD,搭配PCIe的M.2 SSD轉接卡,透過轉接而成,優點,是切入M.2 SSD的成本比較低,售價也可以比較低,而且,一個M.2 SSD,只要搭配PCIe的M.2 SSD轉接卡,就可以做成M.2介面與PCIe介面來賣,也由於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市場接受度會比較高,缺點,由於切入M.2 SSD的技術門檻底較低,而且,由於很多廠商都有做,不少是跟同行買現成的產品轉賣,所以,主流級PCIe SSD的競爭,肯定會非常激烈。 浦科特的第八代固態硬碟終於正式推出,這次新推出的PLEXTOR M8Pe PCIe SSD,總共分成三個版本。卡板版本的HHHL版本:M8PeY,還有M.2子卡附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M8PeG。以及M.2子卡的筆電版本:M8PeGN。 固態硬碟業者:浦科特 PLEXTOR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M8Pe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PCIe 3.0 x4(HHHL版本與M.2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8GB、256GB、512GB、1TB 固態硬碟控制器:Marvell 88SS1093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TOSHIBA 15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5年保固 128GB→ 讀取速度:16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256GB→ 讀取速度:2000MB/Sec,寫入速度:900MB/Sec 512GB→ 讀取速度:2300MB/Sec,寫入速度:1300MB/Sec 1TB→ 讀取速度:2500MB/Sec,寫入速度:1400MB/Sec ※HHHL版本與M.2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8GB→ TBW:192TB,DWPD:○ 256GB→ TBW:384TB,DWPD:○ 512GB→ TBW:768TB,DWPD:○ 1TB→ TBW:768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控制器的部份,使用Marvell 88SS1093,採用了28奈米製程設計、製造,本身為3核心的處理器架構,可快速處理資料進出,以及各式快閃記憶體存取的工作。使用NVMe 1.1介面規格,介面為PCIe 3.0 x4,支援到15nm SLC、MLC、TLC與3D NAND快閃記憶體,最大可支援開發出2TB SSD。快閃記憶體部分,使用TOSHIBA 15nm MLC Flash,且由於本身使用M.2介面,因此用的是堆疊版本快閃記憶體,至於快取記憶體部分,128GB、256GB、512GB版本,皆使用512MB LPDDR3 SDRAM,1TB版本,則使用1024MB LPDDR3 SDRAM。 PLEXTOR M8Pe的話,本身核心是採用M.2介面,為最新型NVMe型PCIe SSD,不過,由於Marvell 88SS1093控制器,早在2014年就已經推出,是比較早開發完成的版本,為標準NVMe 1.1介面,至於介面速度的話,則是採用了目前主流PCIe 3.0 x4,存取速度為4GB/Sec。 依照不同容量版本,讀寫速度也有不一樣的表現。PLEXTOR M8Pe PCIe SSD的話,循序讀取最大達:2500MB/s,循序寫入最大達:1400 MB/s,4K隨機讀取最大達:280K IOPS,4K隨機寫入最大達:240K IOPS,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速度非常快的NVMe固態硬碟! ●128GB版本,循序讀取最大達:1,600MB/s,循序寫入最大達:500 MB/s。 ●256GB版本,循序讀取最大達:2,000MB/s,循序寫入最大達:900 MB/s。 ●512GB版本,循序讀取最大達:2,300MB/s,循序寫入最大達:1,300 MB/s。 ●1TB版本,循序讀取最大達:2,500MB/s,循序寫入最大達:1,400 MB/s。 整體來說,必須要買到512GB以上容量版本,才能得到比較快的效能。 浦科特這次,與以往固態硬碟不同的,不管是在卡板版本的HHHL版本:M8PeY,還有M.2子卡附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M8PeG,都加入了電競風格的散熱片設計。卡板版本的HHHL版本:M8PeY,除了使用發光LOGO,旁邊還有LED燈凸顯個人特色,就連散熱片本身也使用了霧黑噴砂表現處理。純M.2子卡附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M8PeG,則加入了髮絲陽極表面處理。這樣的全新電競風格設計,不但可以凸顯玩家的個人特色,加強散熱之下,也能讓減緩固態硬碟老化,相對的也能延長使用壽命。 用料上面,最關鍵的儲存元件,則是採用了原廠快閃記憶體,標準的TOSHIBA 15nm MLC Flash,非坊間一般使用次級品快閃記憶體顆粒,可確保儲存資料的可靠性,抹寫次數也有一定的保障,相對的高品質用料,也是對於資料安全的一大保證。此外,針對生產測試,浦科特一點都不馬虎,除了使用FLEXSTAR測試機台,針對每個出廠產品進行完整燒機與測試,包括了100%高溫燒機/老化測試,48小時不中斷持續讀寫,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4000次S3休眠喚醒,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250次持續冷/暖開機,不允許Error測試,共計1008小時零失誤測試與平均240萬小時無故障時間,嚴格的生產製造流程,確保高品質的固態硬碟,減少新品故障的積蓄,也能有最高的可靠度,一貫穩定的生產與測試,可讓玩家得到品質最好的固態硬碟。 台灣SSD市場的話,經營品牌用心的業者,PLEXTOR算是佼佼者,除了是Made In Taiwan,保固服務也相當用心。PLEXTOR M8Pe來說,M.2子卡搭配PCIe卡板的HHHL版本:M8PeY,還有純M.2子卡附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M8PeG。以及純M.2子卡的筆電版本:M8PeGN,全部都是五年保固,而且提供到府收送。唯一要特別注意的,是保固期限,是依照購買發票或收據,依照購買證明,來做為保固期限的起算日,若購買證明遺失的話,則保固期限依產品之製造日期起算。也因此,提醒玩家,購買發票或收據,可要留好喔! NVMe型PCIe SSD的話,不管哪個牌子支援性,Intel 100系列以後主機板,已經完整支援,舊款主機板的話,Intel 9系列主機板,大多可以安裝沒有問題,不過,Intel 8系列以前的主機板,大多無法安裝。根據主機板業者表示,NVMe型PCIe SSD的支援,是在Intel 8系列主機板時代,與X79主機板後期,才開始研發。 而且,當時,還不是每家主機板,每個型號都有支援,一開始,則是針對Samsung XP941,NVMe型版本,做相容性測試,當時即便解決相容性問題,開機仍然要很久的時間。後來Samsung SM951、PM951與Samsung 950 Pro陸續出來,Intel SSD 750也跟著推出之後,NVMe的相容性問題陸續解決。最近Smasung SM961、PM961出來之後,才做到了讀取速度飆上3.2GB/Sec,最新則又推出了Samsung SSD 960 Pro與960 EVO。不過,即便到了Intel 9系列主機板,仍有許多不相容的問題,開機仍然要等待比較久時間。 AMD AM3+與FM2+主機板的話,清一色幾乎不相容NVMe型PCIe SSD,況且,AM3+主機板根本就沒有PCIe 3.0電路,FM2+主機板插上顯示卡之後,也沒額外的PCIe 3.0電路。Intel 100系列主機板推出之後,以及X99主機板的支援,Intel做了多次新版BIOS更新,都是為了最佳化NVMe型PCIe SSD。目前,主機板開機速度問題,已經做了最佳化,相容性問題也獲得解決。 舊主機板的話,要去主機板官網,下載NVMe支援的UEFI BIOS主機板韌體。值得注意的,UEFI BIOS主機板,才有支援NVMe型PCIe SSD,舊版傳統BIOS主機板,完全不支援支援NVMe型PCIe SSD。 若是安裝M.2版本,則要注意,並非每個M.2插槽,都支援PCIe 3.0 x4,舊版主機板,不少只支援PCIe 2.0 x2或PCIe 2.0 x4,要安裝到PCIe 3.0 x4插槽,才能發揮全速。PCIe 3.0 x 4卡板的話,則必須要安裝到PCIe 3.0 x4電路。這邊要特別注意,若安裝2張顯示卡,玩SLI或CrossFireX多顯示卡的話,PCIe電路有可能被用光,這時候PCIe SSD速度會出不來,實測速度就會發現有落差。至於作業系統的話,NVMe型PCIe SSD,並非每一家都有提供驅動程式,Windows有內建原版驅動程式,不過,僅限於Windows 8.1與Windows 10。這邊,PLEXTOR已經宣布,將會提供Windows 7驅動程式,敬請期待。 ------------------------------------ 這次,我們拿到的,PLEXTOR M8PeY 512GB PCIe SSD,容量為512GB,其型號為PX-512M8PeY,Windows 10 Pro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476.93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1.01。目前,PLEXTOR尚未提供驅動程式,也因此,只能使用Windows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亦即只有Windows 8.1與Windows 10直接支援。安裝Windows 7的話,並需自己將Windows 7 SP1與Service Pack整合,才能直接安裝(PLEXTOR預計推出Windows 7驅動程式支援)。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PLEXTOR M8PeY 512GB PCIe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並以Windows 10作業系統預設NVMe驅動程式安裝,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首先,採用Windows 10內建驅動程式,採用預設「標準設定」,進行「SSD效能測試」,接著,再以採用Windows 10內建驅動程式,採用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進行「SSD效能測試」。 得到了相當完整的測試數據,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512M8PeY 512.1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NVM Express,只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沒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476.93GB。 ------------------------------------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388MB/Sec,寫入速度:1114MB/Sec,整體效能表現還不錯。而從CrystalDiskMark的標準測試與0Fill測試,兩者效能測試結果相當接近,可以得知並沒有壓縮寫入功能。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234.6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846.6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466.97。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006.08MB/Sec,寫入速度:369.60MB/Sec,總分達到了1145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變動非常大!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889.967MB/Sec,寫入速度:1286.261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319.812MB/Sec,寫入速度為1037.431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354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3800分,Storage 2.0 score得到5050分。 ------------------------------------ 目前來說,除了Intel SSD 750之外的NVMe型PCIe SSD,使用Windows 8.1、10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Windows 7安裝Service Pack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都會有4K寫入效能低落,無法達到廠商標示速度的問題。然而,這樣的情形,Intel、Samsung這邊,都有推出自家驅動程式,透過安裝驅動程式,做效能的優化,解決速度上不去的狀況。 很多玩家都說,Microsoft原廠驅動程式不夠力。不過,事實上,Windows內建的驅動程式,也是有可以優化的地方! 玩家的話,這邊則發現,透過變更Windows裝置管理員,磁碟機內容裡面有個原則,這主要是寫入快取原則設定。在寫入快取原則上面,原先為了效能更好,預設打開了「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不過預設沒有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實測發現,若勾選了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NVMe型PCIe SSD整個效能就能完全打開。 PLEXTOR M8Pe優化,效能全開,就是這麼簡單! ------------------------------------ Microsoft官方,針對寫入快取設定詳細資訊說明。 存放裝置中的「寫入快取」指的是使用高速動態記憶體來收集傳送到資料存放裝置的寫入命令,並先快取這些命令,直到可放入慢速儲存媒體 (實體磁碟或低成本快閃記憶體) 為止。大部分使用寫入快取的裝置都需要持續供電。 對您可能經常會從系統中移除的裝置 (例如 USB 快閃裝置、SD、MMC、Compact Flash 或類似記憶卡以及其他外接式存放裝置) 而言,這個選項通常是最佳的選擇。 當您選取 [快速移除] 選項時,Windows 會使用寫出快取方法來管理傳送給裝置的命令。在寫出快取中,裝置在寫入命令上的操作就像未進行快取一樣。快取還是會對效能有些許的幫助,但重點是對主要存放裝置執行命令,儘可能安全地處理資料。主要優點是您可以從系統快速移除存放裝置,而沒有資料遺失的風險。例如,如果不小心將快閃磁碟機拉出它的連接埠,則寫入該快閃磁碟機的資料較不可能會遺失。 對必須提供最高效能且不常從系統移除的裝置而言,這個選項通常是最佳的選擇。如果您選擇這個選項,而裝置在所有資料寫入之前與系統中斷連接 (例如,如果您移除 USB 快閃磁碟機),則資料可能會遺失。 當您選取 [效能更好] 選項時,Windows 會使用稱為寫回快取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允許存放裝置自行判斷使用高速快取是否可以節省完成寫入命令的時間。如果可以,則即使資料還未實際出現在主要存放裝置 (例如,磁碟或快閃記憶體) 中,這個裝置還是會對電腦發出已成功儲存資料的信號。這種方法可顯著地增加存放操作的輸送量,而這通常是整體系統效能的主要瓶頸。不過,如果裝置的供電因某個原因而失敗,則可能會遺失仍在快取中的任何資料 (即電腦系統相信已安全儲存的資料)。 Windows 預設會使用快取清除。這表示系統會定期指示存放裝置將快取中的所有等待資料傳輸到主要儲存媒體。當您選取 [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 時,就已關閉這些傳輸資料的定期命令。並非所有裝置都支援上述所有功能。 如果您最關心高資料傳輸效能,則應該啟用兩個設定:在 [移除原則] 區段中選取 [效能更好] 選項,並在 [寫入快取] 原則區段中選取 [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 (如果系統硬體和存放裝置支援這些功能)。 大部分消費型導向的存放裝置 (例如 USB 快閃磁碟機、SD 或 MMC 記憶卡或是消費型外接式磁碟機) 不允許您變更裝置的快取設定。Windows 隨附的內接式 SATA 或序列連接的 SCSI 硬碟通常可讓您變更設定,但這需要裝置製造商的保證才能進行。若要了解指定裝置所提供的快取功能,以及判斷最適合您需求的設定,請參閱製造商提供的文件。 在應用程式到存放裝置之路徑的任何點啟用寫入快取的系統,必須是穩定的,而且不會輕易電源中斷。連接到系統的裝置使用寫入快取時,裝置的快取演算法的設計前提是電源會持續,用以操作快取以及資料的移入和移出快取操作。如果您的系統或電源具有已知的供電問題,則不應該使用這些功能。 移除存放裝置 (如 USB 快閃磁碟機、SD、MMC 或 Compact Flash 記憶卡,以及外接式存放磁碟機) 時,也需要格外小心。當您使用 [安全移除] 選項時,則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資料是受到 Windows 的保護。不過,特定驅動程式或應用程式可能不符合 Windows 模型,而這樣可能會在移除這類裝置時導致資料遺失。最好儘可能先使用 [安全移除] 小程式,再移除系統中的任何外接式存放裝置。 ------------------------------------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408MB/Sec,寫入速度:1151MB/Sec,整體效能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206.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879.6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算不錯。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8787.20。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001.25MB/Sec,寫入速度:1258.29MB/Sec,總分達到了2819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1734.805MB/Sec,寫入速度:1319.680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319.812MB/Sec,寫入速度為1055.274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984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3018分。 ------------------------------------ 經過完整交叉測試,可以發現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大幅提昇寫入效能。尤其是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測試軟體,都有相當高的寫入效能增進,甚至整個測試成績總分,都大幅增加。 PLEXTOR M8Pe PCIe SSD系列固態硬碟,搶先開賣時間為台灣電競節E-SPORTS FESTIVAL,活動時間:2016/07/28(四)~08/01(一),當時最夯的則是PLEXTOR M8PeY 256GB獨家首賣:4390元。緊接著,PLEXTOR M8Pe PCIe SSD系列固態硬碟,2016/08/01全系列正式開賣,包括卡板版本的HHHL版本:M8PeY,還有M.2子卡附金屬散熱片的桌機版本:M8PeG,同時開賣。 128GB:2,890元 →定價:4,799元 256GB:4,390元 →定價:6,999元 512GB:7,690元 →定價:11,999元 1TB:13,690元 →定價:20,999元 128GB:1,990元 →定價:3,899元 256GB:3,490元 →定價:5,999元 512GB:6,690元 →定價:10,999元 1TB:12,990元 →定價:19,999元 ※調查地點:台北市光華商圈 原價屋八德二店 隨著台灣電競節E-SPORTS FESTIVAL結束,上市的優惠價格時間也落幕,後來,市場價格被調回去官方定價。不過,對於漲價,消費者也是相當敏感,各大論壇都可以看到玩家反應,價格調整。PLEXTOR也有注意到消費者的心聲,2016/08/24又做了價格上的調整。 值得注意的,原價屋官網還列出退價差資訊:「8/20後憑發票退價差」 128GB:3,490元 256GB:4,790元 512GB:7,990元 128GB:2,390元 256GB:3,890元 512GB:7,390元 ※調查地點:台北市光華商圈 原價屋八德二店 以往,電腦要得到最快的磁碟效能,PCIe SSD是唯一選擇。不過,即便是過往的傳統PCIe SSD,或者是M.2版本,效能越快價格越貴,一分錢一分貨。隨著NVMe型PCIe SSD的推出,不管是HHHL版本,M.2版本,U.2版本,或者是SATA Express版本,都帶來了更快的存取效能。在固態硬碟巨擘,Intel、Samsung展開了第一波的攻勢之後,現在新的挑戰者終於出現,來自我們台灣最強的固態硬碟,PLEXTOR M8Pe系列正式登場,浦科特不但是台灣之光,用心開發這款全新固態硬碟,而且,這還是耐用度比較高的MLC SSD,加上NVMe型PCIe SSD帶來的強大效能,以及回饋玩家超值的價格,具備相當高的C/P值。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的PLEXTOR M8PeY 512GB PCIe SSD,則有驚人的存取性能,整體表現令人驚艷。無疑的,這是NVMe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十年有成,獲得第PCDIY!第十二屆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6「主機板、顯示卡、無線路由器、電競螢幕最佳品牌」肯定,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電競品牌!
在2016年的第12屆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華碩電腦(以下簡稱華碩)在「主機板」、「顯示卡」、「無線路由器」、「電競螢幕」等票選中,皆獲得玩家票選最佳品牌的肯定,尤其是華碩的子品牌ROG (玩家共和國,Republic of Gamers)的產品,自2006年推出之後,更以打造精品的市場策略,贏得消費者心目中No.1的電競品牌,並受到各界玩家們的喜愛與一致推薦。 如今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十年有成!現在我們就特別來到華碩電腦總部,專訪催生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的靈魂人物,讓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 許祐嘉先生,華碩電腦主機板產品企劃處資深經理 黃彥超先生,華碩電腦VGA產品企劃部副理 楊承翰先生,來跟玩家們分享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進入電競市場十一年的背後祕辛與心路歷程! 藉由這次重要級人物的分享,相信讀者將對ROG品牌的經營策略,以及ROG產品企劃與定位,將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滿十歲了!ROG電競霸主品牌,是Republic of Gamers的縮寫,中文名稱為玩家共和國,這個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品牌,正式邁入第十一個年頭! 2006年07月,首片華碩ROG玩家共和國主機板誕生,這就是支援AMD AM2處理器的ASUS Crosshair主機板,正式奠定了往後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邁向電競霸主之路。而後,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品牌,從主機板,發展到顯示卡,到電競周邊,更拓展到了品牌電腦、品牌筆記型電腦,席捲整個遊戲市場,成為了電競霸主。 2016年05月30日,Computex Taipei 2016開展前夕,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特別舉辦「Join the Republic」國際記者會,由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領軍,回顧十年來精采創新完美品質,以及分享穩踞全球電競領導品牌的斐然成果。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表示:「過去十年,華碩ROG玩家共和國致力以卓越工藝,打造玩家們強而有力的堅實後盾,並以傲人的豐碩成果樹立業界標竿、創建典範;未來我們將持續肩負使命,淬鍊出更多令人無限驚豔的夢幻逸品,再創ROG新猷,稱霸電競市場」。 而在「Join the Republic」國際記者會,華碩也發表了許多「ROG玩家共和國」十周年雛形機與十周年電競精品,ROG Avalon獨家創新電競雛型機、ROG G31 Edition 10電競桌上型電腦、ROG GX800水冷式電競筆電、ROG Rampage V Edition 10電競主機板,以及首款ROG Strix系列顯示卡ROG Strix GeForce GTX 1080,還有具備180Hz超高更新率的ROG Swift PG248Q薄邊框電競顯示器、第二代ROG XG外接顯示卡盒,以及可傳遞真正7.1聲道環繞音效的ROG Centurion電競耳機。 首先在ROG品牌經營方面,華碩如何能在如此激烈的電競市場屹立不搖,10年來如一日,堅持給玩家最好的,不僅獲得世界各國的玩家們的青睞,促使業績蒸蒸日上,如今更淬鍊出ROG在電競市場,成為不可撼動的領導品牌。請他來告訴我們ROG這個品牌的經營秘辛。 請先跟我們介紹一下貴公司ASUS華碩電腦的ROG品牌的誕生來源,並分享ROG的品牌故事,以及公司的理念與堅持。 在過去11年裡,華碩為首家推出針對遊戲玩家族群的產品。在板卡市場,華碩深入了解這些玩家們的特殊需求,以推出符合這些玩家們期待的產品。自2006年起,遊戲機市場發展非常蓬勃(編按:當時是Wii、Xbox、PlayStation發展非常快速的年代),不少軟硬體廠商將重心放在遊戲機市場,因為遊戲機也針對玩家的研究比較透徹,且操縱方式符合玩家們的直覺式操作,體驗也比PC好,但華碩則認為PC遊戲市場也應該值得深入的挹注與投入開發,所以華碩先在主機板、顯示卡,接著延伸到其他產品線,都投入了不少研發資源。同時與消費者做更多互動與討論,便能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並在產品上實作,同時將產品覆蓋度推展得更寬、更廣。 如今華碩ROG產品線,已成為業界首創區隔化市場中,高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的品牌,尤其近年來PC玩家族群、電競族群迅速增加,ROG儼然成為玩家心目中的第一品牌。雖說不少競爭對手這幾年才驚覺並紛紛投入電競市場。但華碩早在11年前就投入不少人力與物力,在這塊市場做了努力。華碩樂見更有多廠家來投入這塊市場,因為唯有把這塊市場做大,大家才能有良性的競爭,並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產品。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品牌,ROG是Republic of Gamers的縮寫。主打的是遊戲玩家,強調玩家優先。從主機板,發展到顯示卡,到電競周邊,更拓展到了品牌電腦、品牌筆記型電腦,席捲整個遊戲市場。不斷創新,以及突破,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電競品牌。 我們了解ROG品牌的產品,不只有主機板、顯示卡,還有各式電競周邊產品等等,未來還會有其他產品線嗎? 除了主機板、顯示卡、桌機、筆電,以及電競周邊像是鍵盤、滑鼠、耳麥、螢幕…等之外,在2017年CES展,我們也推出ROG品牌的Router(路由器)與麥克風。至於未來是否會再增加產品線,當然都是有可能的!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現在又出了子品牌,這就是「ROG Strix」。「ROG」與「ROG Strix」有什麼不同?這邊,就讓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 許祐嘉先生,來揭開「ROG Strix」神祕面紗。 我們樂見ROG品牌的產品線越來越多元,覆蓋度越來越寬廣,不過從貴公司網站可發現,不少產品都分成ASUS品牌與ROG品牌,請問是如何來區分的?ROG Strix又是怎麼誕生的呢? 華碩(ASUS)是一個公司的品牌,是一個大的平台,ROG則是華碩在整個平台裡,特別針對玩家所創造出來的「子品牌」;隸屬於華碩底下,跟其他產品線(例如強調Lifestyle的Zen品牌、Vivo品牌)的地位是一樣的。因此華碩的所有產品線,就有分成ROG、Zen、Vivo等子品牌,這也是目前華碩的品牌策略的經營模式。 隨著ROG產品線朝向更多更廣的路線發展,ROG又再新增出一個新的市場區塊,叫做「ROG Strix」。前者是針對最高階玩家(Hardcore Gamer)所打造的產品,主要是以專業電競玩家、硬體玩家、熱血玩家為主要族群。後者則是2016年起為主打Casual Gamer市場所延伸出來的全新的產品區塊,這是因應近年來不少業餘或一般玩家(Casual Gamer)的需求所打造的產品,這個族群並非是以電競、或遊戲為職業的玩家為主,而是偶爾玩、假日或有空時才玩,或是遊戲技術沒玩得那麼深的玩家。這些年輕族群並不像那些追求硬體效能極限的玩家那樣,他們享受遊戲、與同儕一起玩樂的體驗,而在硬體造型上也需要有個性化、色彩明亮、高顏值的需求。 至於在產品規格上,ROG系列的產品線,並不限於Intel或NVIDIA的廠商,我們也有AMD的ROG系列與ROG Strix產品線,提供不同玩家在選購上的需求。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也有其核心價值,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相關遊戲玩家產品。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華碩電腦,怎麼說! 是否談談ROG品牌的核心價值?並舉例板卡產品如何實現這些價值。 在華碩的企業文化中,產品若要進入ROG區塊,就必須具備一個很大的差異點,那就是「滿足玩家的核心精神」。因為每個產品線中,玩家想要的需求與目的都不同,華碩會與相關領域玩家討論與對話,了解並實作出符合這些重度玩家的需求後,才會讓這些產品掛在ROG品牌之下。 接著,華碩電腦主機板產品企劃處資深經理 黃彥超先生也補充說明ROG系列主機板與周邊產品,是如何來與ASUS產品做區分。 我們定義ROG的產品必須符合兩個核心價值:「創新(Innovation)」、「效能(Performance)」。以主機板產品線在推出新產品時,都會嚴格檢視這兩個核心價值,必須有別於競爭對手或產業的創新功能,與效能是否到達業界的No.1。 例如這次Intel 200系列(Kaby Lake)主機板產品中,我們就拓展產品線來滿足更多消費族群。諸如Extreme(水冷改機與效能優先)、Apex(極限超頻)系列等。在硬體功能創新方面,像是這代產品中的SupremeFX晶片,我們就與合作廠商推出S1220 Codec音效晶片,可改善音效的訊噪比,特別適合Streamer (實況主,或直播場合)使用。 簡言之,華碩ROG產品線就是要給玩家最好的、與眾不同的、可彰顯個人強處、能力、差異的…等等特色。因此產品都會針對玩家在意的地方做強化,以水冷為例,DIY玩家常可能發現買了水冷套件後,才發現主機板無法匹配。華碩則反過來從主機板廠商角度出發,來將水冷模組直接整合到主機板上,因此能提供更優越的水冷性能表現,而上述的S1220 Codec也是傾聽玩家們的需求,提供玩家無雜音的音效環境,滿足實況主更純淨的錄音需求。 華碩多年來本著「技術行銷」的理念,以「差異化」、「進入障礙」這兩個核心,為華碩所堅持的營銷重點,透過研發的努力將產品差異化,造成競爭者的進入障礙,這樣便能深入抓住玩家想要頂級產品的渴望。 接著,華碩電腦VGA產品企劃部副理 楊承翰先生也補充說明ROG系列顯示卡產品,是如何滿足玩家與特定族群的需求。 以VGA產品來說,消費者買顯示卡絕大部分都是為了玩遊戲,且不同消費者也會有不同的需求,華碩也針對這些族群的需求來做出市場差異化的產品。像是華碩先前推出ARES與MARS的雙GPU顯示卡系列,以特殊的散熱設計,讓效能爆發,以滿足需要超級效能之極致玩家們的需求。至於MATRIX系列,則是搭配Extreme系列主機板,都是選購高檔料件搭配高檔的散熱設計,可提供更高的時脈運作,以滿足極致超頻玩家們的需求。 最後是POSEIDON系列,則是風冷+水冷的混搭設計,玩家買回去可只用空冷來運作,亦可搭配水冷來提升效能,更可與Formula系列主機板的水冷做完美搭配。上述皆是滿足ROG玩家們所特別量身打造的產品。至於ROG Strix則是針對一般電競與普羅大眾玩遊戲,同時還兼顧效能、散熱、燈效等需求,所設計的產品。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要帶領玩家到哪裡去?既然是為遊戲而生,就是要讓玩家克敵致勝,在遊戲中贏得勝利。 華碩ROG系列的產品,最希望帶領玩家到什麼樣的境界? ROG品牌後面有個小標:「The Choice of Champions」 (頂級效能、電競首選),就是要帶領玩家享受到最極致的效能,並贏得最終勝利!因此在個人方面,ROG能給予「尊榮感」、「優越感」,讓玩家不管是在家裡玩遊戲,或跟別人玩遊戲時,都能因為ROG產品帶來的優勢,帶領玩家贏得更多的勝利與驕傲!而對電競玩家來說,ROG就是絕對要帶領他們「贏得勝利」!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在品牌發展策略上面,不斷的創新與突破,持續推出各式電競產品,就是要帶給玩家最好的克敵致勝神兵利器。 ROG品牌發展至今,從一開始主機板,拓展到顯示卡,又到桌機、筆電、顯示器、電競周邊的研發。中間的策略調整心路歷程為何?以及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規劃? 事實上,當初ROG的唯一目的就是The Choice of Champions,幫助玩家贏得勝利!隨著一路的發展,市場也產生新的需求,使得ROG有新的產品線誕生。像是先前玩家反應華碩路由器又快又棒!為何不將此類產品歸類到ROG系列,讓玩家也能享受到極致的優越感與快感。針對這點,就如同前述,華碩的產品不是只有快,就能叫做ROG,而是也要兼顧許多玩家的需求,以及差異點,因此在與玩家對話當中我們了解到,不只是路由器傳輸要快、包含在網際網路與主機板端的遊戲封包都要傳輸快於其他封包,並搭配GameFirst這類的傳輸最佳化軟體,才能在主機端、路由器端、網際網路端,都得到完整的滿足,提供低延遲、即時傳遞不掉封包的線上遊戲必備的完整傳輸需求。如此一來,當兩人在對戰的關鍵時刻中,封包傳遞快的人就能優先將對方幹掉,贏得勝利! 像上述這樣的考慮點,就是透過與玩家頻繁的討論,加上我們內部對技術的掌握,然後不停的透過檢討與突破,讓自有的研發技術能夠達到消費者的需求。當這些符合之後,我們才會做產品線的延伸,並將產品上市。這就是ROG品牌一路發展以來,透過不停的改變,滿足到玩家們的新興需求,才能將產品納入ROG的範圍。 另一個例子就是Claymore鍵盤,因為很特別且是頂級的設計,讓人拿起來不僅獲得眾人羨慕的目光,不是只有自己享受,就連別人都想看著你用,甚至向你借來使用,讓玩家享有不同於其他電競鍵盤的尊榮感與崇拜感! ROG Claymore於2016年第4季上市,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將20%的數字鍵區做成分離式設計,主要考量玩家在進行電競比賽時的情境,就是鍵盤和滑鼠的距離不要太遠,如此更能專注在遊戲裡面。但平常打作業、寫報告時,還是需要到數字鍵區。因此為滿足遊戲時與工作時的雙重使用情境,華碩將數字鍵區做成可拆式,可連接在主鍵盤的右邊或左邊,或者拿掉。 當然在產品規劃當初,就被告知這類產品不好量產(機構問題),但華碩認為這種產品正是玩家所需要的!連華碩人也喜歡這樣的產品,於是便開始解決量產上面的問題(如接合處平整度、RGB燈效美觀度、拿取時接合處是否容易脫落…等等),最後終於實現了這樣的完美產品,來滿足這類玩家們的需求。 在電競耳麥部份,華碩也針對各式遊戲所使用到的聲音情境,將需要被放大的部份強化,讓玩家能聽到更細微的敵人腳步聲,進而先聲奪人,將對方幹掉。透過上述的這些功能,就能幫助玩家在那零點幾秒內取得優勢,贏得最後勝利! 除提供更細緻的音效,加強腳步聲,讓玩家聽到更多聲音以掌握戰場優勢之外,華碩也推出Sonic Radar這類軟體來將聲音視覺化,把敵人腳步聲畫成雷達圖,以幫助一些聽力比較沒那麼好的玩家,能夠「看」得到的聲音,進而贏得勝利!總之,ROG的精神就是希望玩家透過我們的硬體產品,來取得更多優勢與輔助,以在遊戲戰場中贏得勝利! 精品路線與大眾化路線,是目前發展的主要方向。 我們了解ROG品牌的發展,主要是以遊戲玩家市場為主。是否會朝向精品或限量款來發展? 華碩ROG產品線,都屬於精品,因此精品的定位本來就存在,只是會因為在不同時間點會有不同的市場策略與規劃。像是ARES或MARS系列顯示卡,就是因為先天限制加上製程不容易,無法大量生產,所以只能做限量版。這類產品就算是精品中的精品,一上市就被秒殺。因為稀有性而成為精品並非我們的目的,而是因為製造難度高才使其變成限量版。至於ROG Strix則是因應近年來玩家新興需求,而延伸出來的大眾化、年輕化的產品。因此ROG系列主軸,仍會以ROG為精品、ROG Strix為大眾化,這兩條路線來進行。 這次,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十年有成,並榮獲「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玩家一致肯定,最主要的就是用心傾聽玩家的聲音,不斷的創新與突破。 自華碩推出ROG品牌之後,不少競爭對手也不斷推出自己的電競品牌,以華碩來說,最強的優勢是在哪裡?是遠遠超越競爭對手的。 華碩過去11年所累積的消費族群、忠實粉絲,以及對消費者的了解與互動,這些可說是ROG品牌最珍貴的資產,並非最近2年有些廠商看到電競市場蓬勃發展之下才重新包裝自己產品叫做電競,相信這並非一蹴可幾、能在短時間跟上的!不過,這也警惕著華碩必須不斷努力的往前走,華碩並不會因此而稍做休息。如今美國有不少學校已有專門的電競課程,以及有不少社團活動都在支持電競比賽,在這樣的蓬勃成長下,將帶領市場邁向更健康的發展。加上國內外不少大型的電競賽事所累積的觀眾與獎金,將會吸引更多人將電競當作半職業或全職業的選擇,這些都是帶領電競市場邁向更高一層樓的絕佳商機,所以華碩也會基於過去11年的基礎,繼續投入更多資源,讓市場所需要的產品能夠獲得更高的滿足。 玩家的支持,就是對於華碩品牌的最佳肯定,將會持續在「主機板」與「顯示卡」的板卡領域,推出更多更棒的產品,來滿足玩家的需求。 在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活動中,華碩在「主機板」、「顯示卡」等產品票選中,皆獲得玩家票選最佳品牌的肯定。有請許先生發表得獎感言。 DIY是一個強調「個性化」、「差異化」、「表現自有專業化」的有趣市場,也因為有PCDIY!這樣的專業媒體,來引導著、教育著這個產品區塊,讓想要進入這塊市場的消費者,能夠獲得專業知識上的充分滿足,所以華碩也很高興、也很感謝PCDIY!這麼多年來對於這塊市場的堅持,持續著用更深入、多樣、豐富的報導,來教育著消費者各種專業的零物件,提供各種新興的知識,讓消費者能隨時掌握更即時、豐富的訊息,最終選擇到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在這樣良性的環節下,最後讓更多消費者選擇No.1的華碩,我們華碩也非常誠惶誠恐,並用感激的心,來接受這樣的肯定。 然這肯定其實對華碩來說,同時也是很大的壓力,因為施崇棠董事長在前幾年就定下華碩未來企業的遠大目標,就是希望華碩成為全球前10大最受尊崇的企業(The most admired company)。根據2016年Fortune雜誌的評選,華碩在IT產業(電腦硬體類)獲得全球第4名,也是亞洲第2名。我們希望能將名次再往前推進,達到全球前10名(不分產業)的遠大目標。 今天華碩很高興能夠在品牌票選中獲得消費者的肯定,我們再次感謝PCDIY!能有這樣的平台,讓華碩有機會面對消費者,接受消費者的肯定,以及面對消費者的各項挑戰與要求。 「追求無與倫比」信念,讓華碩不斷超越自己,推出更棒的產品,來滿足玩家們的期待。 如今華碩在3C市場的成功,相較於其他公司在3C做不太起來。華碩是秉持什麼樣的信念,能讓華碩能夠持續勇往之前,保持創新之路,成為IT與3C大廠,引領其他業者仿效與追隨呢? 就如同華碩的Slogan(口號)-「追求無與倫比(In Search of Incredible)」。這也是我們施董事長在總結華碩過去27年的經營歷程,所提出來的口號。華碩企業精神分成三個階段:「華碩品質、堅若磐石」(Rock Solid, Heart Touching)、「精彩創新、完美品質」(Inspiring Innovation, Persistent Perfection)、「追求無與倫比」(In Search of Incredible)。第一階段談的是「核心」品質,第二階段就是基於核心的完美品質,再力求讓消費者更驚豔!到第三階段則再將層次提高,不僅要求完美品質、要求創新,更要求能達到無與倫比!這是達到世界級一流水準的公司所必須堅持的。讓大家想到這個產品,就想到唯一的華碩。 除了產品要求無與倫比之外,施董事長也要求員工在工作上、思維上也達到無與倫比。當別人可能是老闆或客戶交待下來才去做,華碩則是希望自己能想出無與倫比的想法、開創出無與倫比的產品、做到無與倫比的銷售,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也是華碩人必須自我挑戰的。華碩也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給自己更大壓力與挑戰,讓企業能夠獲得更大的成長。 新一代「主機板」與「顯示卡」的板卡產品,有許多嶄新的設計,以及更好更棒的功能,讓我們來聽聽原廠怎麼說! 接下來我們看討論產品的細節。以產品細部來看,這次Intel 200系列晶片組搭配Kaby Lake主機板的上市,華碩這次可說是萬「板」齊發,推出各種不同的定位的主機板產品,尤其在水冷改裝、Aura Sync RGB同步燈效、支援燈條、插槽護甲…等功能,令玩家驚豔。請簡述加入這些特色產品策略與堅持理念。 因應水冷玩家需求與華碩針對銷售到的TA (目標客群),這次特別將極限超頻從Extreme產品拉出來,另闢一條APEX的產品,提供極限超頻玩家在各種超頻上的需求。Extreme有三大功能:「內建水冷計」(同時提供水冷進出的溫度,能在板端監測)、「具備漏水偵測功能」(一旦偵測到漏水就會馬上強制消費者趕快關機)、「散熱片下方設置M.2插槽可幫助M.2 SSD做散熱」(透過水冷可幫助降個30度,讓M.2 SSD不會因為沒散熱片、在頻繁存取下因為過熱而造成效能下降的情況)。 至於APEX是完全針對超頻玩家設計,搭配各式易於超頻的設計,並將記憶體插槽設計成2條(可在DDR4接近物理極限的運作時脈下,提供更穩定的超頻環境),而其旁還有一組DIMM. 2的插槽,其子板可裝插上M.2 SSD,好處是可遠離主機板與顯示卡區的高熱,且搭配DIMM散熱器亦可讓M.2 SSD獲得更好的散熱效果。 APEX另一個特色則是內建水汽偵測,包含CPU、RAM、PCIe都有做水汽凝結的偵測機制,並有指示燈會提醒超頻者。再來就是APEX採用X型的主機板設計,讓其下方的LED燈效能夠透出到前方。此外還附個性化的銘版,讓玩家可以刻下自己名字或喜歡的圖案! 在Formula產品方面,則是針對比較重視外觀需求的玩家所設計,在視覺系玩家講求產品整體美觀的需求下,Formula在護殼上與RGB燈效做結合,不亮燈時是單色系,而啟RGB燈效時燈光可以被透射出來,同時為讓RGB燈效能夠更美觀,搭配Aura Sync RGB功能便可讓主機板的發光看起來更一致。玩家亦可透過軟硬體設定,讓顯示卡、機殼、第三方廠商的RGB燈條,甚至未來推出的 ROG電競螢幕,都能做到統一發光,讓主機整體看起來,非常耀眼與獨具個人風格。 至於ROG Strix主機板部份,則是提供一般玩家(Core Gamer)所設計,這類族群就是以玩遊戲為主,比較不重視超頻需求。同樣提供高品質,高效能的特色,讓這類玩家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產品體驗。 相較於其他同業最近幾年才開始走類似ROG的路線,華碩板卡的品牌有什麼優勢?新的Intel 200系列主機板以及NVIDIA 10系列顯示卡中,有哪些獨家功能是別家沒有的,並可引以為傲之處?請述說主打理念、經營策略、產品堅持。 華碩自2015年底看到市面上有各式廠商推出具備各式燈效的產品,由於各自亮各自的,不統一,甚至有些看起來很刺眼,這樣一來反而形成一種光害!因此,華碩設定了一個很高的目標,讓燈效做到更極致,因此認為燈效應該也要能協調、如同合唱團那樣發揮出具有規律的燈效,這樣才能發揮出主機板的最大優勢。Aura Sync就是要做到讓這些顯示卡、周邊配件接上去時,燈效能夠協奏、一起跳舞。我們是先從主機板和顯示卡的燈效同步做起,進而去帶動到其他周邊也能一起協奏,這也就是我們對於「燈」的堅持。 此外,針對發光的品質我們也很講究,像這次GeForce 10系列,我們首次挑戰使用「導光條」的作法,當燈光亮起來時,亮度很平均,且亮的距離可以拉長。加上顯示卡後面ROG Logo也會亮起來,裝在主機板上之後會讓整個主機內部看起來非常的耀眼而不刺眼。因此,燈光可說是我們產品中的重要創新計畫之一,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在研究導光條,做到光能夠發出相同亮度,讓Aura Sync RGB燈效,能夠在玩家的主機內,以光雕來刻畫出美麗的閃動樂章。 至於在顯示卡側面,華碩加了Fan Connector(可連接散熱風扇的針腳)。這是因為當今的主機設計大多是基於CPU的溫度來做整體降溫,但在電競主機上,顯示卡的溫度其實也不容忽視,因此機殼內的風扇應當基於GPU的溫度來做整體降溫。後來我們更進一步改善,做到連主機板也可以讀到顯示卡的溫度,並控制系統風扇來做直接連動,達到整體的溫度監控與有效散熱。上述這些也都是華碩的獨家特色。 其實在主機板力求更美觀之外,華碩甚至看不到的地方做改良,像是LAN Jack(網路埠)部份,我們就把手工繞線部份改成SMT來提升防突破的能力。而Audio Jack(音效埠)也在裡面加入超小的PCB,讓每個Jack可以導光出來,讓放在牆邊的主機能夠將Jack的顏色光投射到牆壁上,以方便玩家連接音訊裝置,可說是非常體貼的設計。至於Formula則直接做成免擋板設計,這些獨家特色,都能進一步改善DIY玩家在組裝與使用上的便利性。 在新產品布局方面,華碩的ROG XG Station 2就是一款Thunderbolt 3的顯示卡外接機箱,以特殊的外型設計,支援ROG Aura燈效,同時提供充足的顯示卡安裝空間,讓玩家可選擇GeForce GTX 9/10系列或Radeon R9/RX系列的顯示卡安裝,加上隨附4組USB 3.0、Gigabit乙太網路,以及600W的80 PLUS金牌電源供應器,周邊連接上非常有彈性!XG Station 2讓玩家們在搭配超薄型筆電時,能夠在外能當作商務筆電,在家連接這個機箱後就變成電競筆電。相信這將會改變未來電競市場的生態。 Powered by ASUS的電競主機,將會帶動DIY市場蓬勃發展,滿足消費者各種不同的電腦主機採購需求。 我們在市面上看到Powered by ASUS的電競主機,是否簡述該產品的市場定位與策略?又這個主機是如何在市場販售?其運作模式是如何? 華碩認為DIY難免會讓人覺得是產品是兜出來的錯覺,不像是一個正式、大的、有名的、有保障的產品線,因此華碩提出Powered by ASUS,就是希望消費者在組裝電腦時,使用來自於華碩的電腦零組件,就能讓您擁有世界一流的Power。在國外DIY PC通常是被稱作為Clone PC,但近年來Clone這個字詞有點被醜化,甚至與山寨扯上邊,主要是大家都沒有去創新、去差異化,而是去複製。但事實上,Clone PC不應該是Clone的品牌機,真正的DIY PC應該是其每個零配件都有不同的個性化、差異化、彈性化的能力,這是一般品牌機所不能提供的價值。正因此,華碩提出的Powered by ASUS就是要讓這些DIY的消費者不要認為DIY電腦只是克隆的機器,而是有很多創新、差異化、有內涵的精品機器,讓消費者滿足在自我組裝電腦時所帶來的優越感。 Powered By ASUS在市場的銷售與運作模式是,華碩希望通路商所販售的組裝電腦,其主機內部的零物件是使用華碩的精品。華碩扮演的角色仍只是販售零組件,而該電腦主要是由店家/門市所組裝來販售,而非華碩所組裝。當然華碩也會幫助有合作的通路商/組裝店家來進行硬體測試與產品訓練,讓店家/門市在產品的選擇與規格的搭配上,能夠組合出更有匹配性的產品線,讓消費者買到物超所值的組裝牌電腦。 除了Powered By ASUS之外,華碩也非常重視DIY市場的發展,因為DIY市場是最能表彰自我個性、突顯差異化、擴充彈性化,能滿足消費者想要擁有主導電腦規格與硬體採購的主宰權。因此提供更容易、更方便的DIY環境,正是華碩一直以來所秉持的精神。像是主機板的BIOS就以圖形化設計,搭配親和的使用者介面,幫助不懂DIY的初學者能快速就手,這就是華碩希望帶給大家好用、易用的DIY環境與精神。未來,華碩也會更努力在軟硬體的搭配上,讓消費者更容易解決組裝上所碰到的問題。 總之,未來華碩在開放平台事業的經營,仍舊會持續不斷投入更多企業資源,打造出更好的ROG精品,以讓專業玩家、超頻玩家、水冷玩家等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獲得到使用華碩產品上最大的滿足,此外,我們也推出ROG Strix品牌,針對大眾化、個性化、年輕化的市場,同樣賦予ROG系列的優越設計與產品血脈,幫助玩家贏得最後勝利!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 品牌故事】: →更多的【PCDIY! 成功案例】: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最近新電腦換裝固態硬碟的用戶越來越多,桌機與筆電的SSD使用率都越來越高,而且購買的容量,從先前的以120GB容量為主,到現在大多改以240GB、480GB容量版本。不過,要怎麼挑選就是個大問題,這主要是目前的固態硬碟市場,不僅品牌眾多,而且機種繁瑣,加上不同規格,與各種容量版本,市場上販售的不同機型多達數百款,而且,每一家都宣稱三年保固、五年保固,還有在做十年保固的,甚至還有的宣稱故障免費到府收送,還有業者宣稱是史上最低價的,各種花招都出現,各家業者無不想盡辦法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來,以在這麼競爭激烈的市場存活。這邊會建議挑選售後服務比較好的大廠,這樣的品牌比較可靠,比較不會出現買到便宜,結果日後業者不做固態硬碟,或者出現業者倒閉,變成找不到廠商的固態硬碟孤兒狀況。若要挑選耐用度比較好的MLC SSD,再加上效能與價格考量,選擇C/P值比較高的固態硬碟,使用的控制器相容性與穩定度也要好,還要系出名門,大廠級售後服務保證,那麼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應該就會雀屏中選。 Kingston的固態硬碟產品線非常齊全,不管是消費型、商務型、企業與系統製造商款式,都有各種方案可以挑選,算是在固態硬碟市場非常積極的業者。Kingston HyperX FURY SSD系列是金士頓的進階款消費型SSD,使用MLC Flash,本身為標準MLC SSD,正式推出的時間為2014年07月份,市售版本為吊卡方式包裝,本體為2.5吋7mm高度薄型版本,也附有加高墊片與螺絲,為標準SATA 6Gb/s介面,推出有120GB(型號:SHFS37A/120G,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240GB(型號:SHFS37A/240G,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480GB版本(型號:SHFS37A/480G,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共三種容量版本。 固態硬碟業者:金士頓 Kingst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HyperX FURY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 固態硬碟容量:120GB,240GB,48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Seagate LSI SandForce SF-2281客製版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Kingston MLC Flash客製版(應為Intel 25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0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不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420MB/Sec,寫入速度:12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470MB/Sec,寫入速度:22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450MB/Sec,寫入速度:208MB/Sec 120GB→ TBW:354TB,DWPD:2.75 240GB→ TBW:641TB,DWPD:2.5 480GB→ TBW:750TB,DWPD:1.45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這邊也要提醒玩家與專業用戶,SSD除了看品牌、速度與價格,以及保固、口碑之外,最重要的,還要看TBW !!! 這一款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由於是少數還採用了25奈米舊製程的Intel 25nm MLC Flash,先前上一個世代的快閃記憶體,耐用度非常好,可抹寫次數還是維持一定水準,按照官方資料:TBW=641TB,換算回來計算:P/E≒2670次。 這次拿到Kingston HyperX FURY SSD系列240GB,型號為SHFS37A/240G,格式化後容量為223.57GB,市場上買到的韌體版本為580ABBF0,目前市售版本的韌體就是最新版,上官網也沒有韌體可以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SandForce SF-2281是屬於歷史非常悠久的SATA 6Gb/s控制器,韌體早就已經優化到非常強悍的境界。附帶一提,Kingston真的比起其他業者細心,官網針對每一款固態硬碟,提供有韌體更新、韌體版本說明與韌體更新程序介紹,以這款SHFS37A/240G來說,580ABBF0就是最新韌體。魔鬼藏在細節裡,Kingston的用心,這樣的做固態硬碟機的態度,值得肯定與效法。 這邊使用1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KINGSTON SHFS37A240G 240.0 GB。韌體版本為580ABBF0,傳輸模式SATA/600,有支援TRIM,但沒有支援DevSleep,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有提供資訊,不過並沒有提供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這邊使用3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 V3.0.3 x64、HD Tune V5.5.0、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V1.1、AS SSD Benchmark V1.7.4739.38088、TxBENCH V0.95 beta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492.5MB/Sec,寫入速度:226.3MB/Sec。測試結果,這款固態硬碟有使用壓縮方式,讀寫效能還在預期範圍之內,表現還不錯。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22.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495.6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在預期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讀寫速度明顯比較弱,總分達到了3256.33。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497.52MB/Sec,寫入速度:216.02MB/Sec,總分達到了595分,IOPS表現並不突出。Copy-Benchmark表現,還在預期範圍之內。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可以看出真正效能表現。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42.248MB/Sec,寫入速度:226.386MB/Sec。整個測試結果,顯示這顆SSD,寫入部分有使用壓縮功能。 這個測試,顯示出其實這款SSD,在不同的讀寫測試之下,實際的最高效能表現。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採用的控制器是SandForce SF-2281。SandForce這家公司,先前一開始被LSI給併購,後來LSI接著被Avago併購,最後Seagate又從Avago手中買來SandForce,在了解這部份的併購的始末之後,再來要告訴大家,Kingston提供優於其他同樣採用SandForce控制器業者的軟體服務,由於Kingston是SandForce控制器最大買家之一,因此,這邊還特別提供了有別於其他業者的SandForce應用程式,這部份其他業者也能提供,但這是必須額外付費,原廠才會提供的軟體,有針對韌體鎖碼,所以別的牌子下載來也無法使用,目前提供的Kingston SSD Toolbox 1.08與Toolbox 2.07A,其中Kingston SSD Toolbox 1.08是SandForce授權應用程式,具備了固態硬碟狀態、韌體版本、韌體更新、硬碟檢測、Secure Erase與Logs資訊功能,至於Toolbox 2.07A則是Kingston原廠應用程式,具備了固態硬碟組態、韌體版本、韌體更新、資料狀態與S.M.A.R.T.屬性功能。用心,看得到!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的話,這是款使用MLC Flash,為標準的MLC SSD。以MLC SSD來說,目前市場上供貨業者已經不多,大多數業者,轉到銷售TLC SSD,MLC SSD市場行情,則在漲價之中。這款MLC SSD,價格並不是最便宜的,但售價還算是實在。目前台北光華商場行情,120GB版本含稅報價1,580元,240GB版本含稅報價2,680元,480GB版本含稅報價5,500元。價格還能接受範圍之內! 隨著MLC Flash價格逐漸沒有優勢,MLC Flash終究難在價格上面,來跟TLC Flash匹敵。這樣的狀況,代表著市場關注的價格戰,終究有一天,會進入TLC Flash的時代,TLC SSD將會逐步取代MLC SSD。不過,對SSD來說,最重要的除了讀寫速度、市場行情,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資料寫入總位元數(TBW),這代表這顆固態硬碟,能被寫入多少回的全容量次數(P/E Cycle:Program/Erase Cycle),也就是快閃記憶體與固態硬碟控制器,加上韌體的設計,三者搭配之下的耐用度表現。 目前,市場發售最新款,採用15nm TLC Flash的TLC SSD,耐用度規格已經出爐。240GB版本,按照官方資料:TBW=60TB,換算回來計算:P/E≒250次。 這款,歷久彌新的MLC SSD,Kingston HyperX FURY SSD。240GB版本,按照官方資料:TBW=641TB,換算回來計算:P/E≒2670次。 看完這個MLC SSD v.s. TLC SSD的耐用度比較之後,身為玩家的你,還敢買TLC SSD嗎?現在的問題,則是TLC SSD的價格,比起MLC SSD還便宜10~20%,看似很便宜。不過TLC SSD的耐用度,比起MLC SSD可抹寫次數少了90%,等於寫入次數降到只有原本的10%,這哪是真正的划算? 可以確定的,MLC SSD,才是真正的王道!在MLC SSD還沒被完全淘汰之前,趕快去買顆這次介紹耐用度極高的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來壓壓驚吧!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官方影片 這次,實測開箱了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之後,也讓我們一窺這款MLC SSD實際的效能表現,以及看到了原廠有別於其他業者,對於應用程式與韌體更新方面的用心。另外,這顆SSD,已經推出了一段時間,銷售狀況一直不錯,也都沒有傳出任何災情,表示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品,通過了市場上不少消費者使用的考驗,可以放心的來選用,加上兼具效能與價格上的優勢,無疑的是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CDIY!玩家團購】「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已結束】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二十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PCDIY!玩家團購】「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 只要是PCDIY!臉書粉絲團的粉絲,就可以參加本次PCDIY!玩家團購活動。可以用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限時限量的PCDIY!超靚品。 ●【PCDIY!玩家團購】「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 【全新品】 ●2組 ●含稅價格:28,800元(支援,ATM現金轉帳付款,VISA、MasterCard、JCB CARD信用卡刷卡付款) ※活動優惠:PCDIY!官方商店,不定期推出各檔優惠活動,提供限量「折價券」現折 - 再殺,敬請密切注意! ●原廠保固 ●賣完為止 ●先搶先贏,欲購從速 有興趣的玩家,可以直接造訪PCDIY!官方商店。 想要進一步了解,可以造訪PCDIY!官網,來看看我們的開箱文吧! ================= ●因為數量有限,先下標並付款完成的人,越早拿到產品! ●產品保固由原廠提供! ●其他相關細節,請密切注意官方網站公告的資訊唷! ●請使用本公司「旗訊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銀行帳戶作為匯款之用。 ●匯款之後請提供匯款帳號末5碼以供核對匯款資料,請買家在得標公告後一日內完成匯款,如需延後請來信或來電告知。 ●請在周一至周五來電告知可來自取的詳細時間,周末、國定例假日、颱風天不出貨,敬請見諒。 ●收到商品請先檢查包裝是否有瑕疵或拆封痕跡,商品經拆封使用後,若為人為因素致使商品發生故障,PCDIY!概不負責。 ●商品依法享有7天鑑賞期(軟體/配送至國外商品除外),如需退換貨請於期限內提出,逾期概不受理,欲退/換貨之商品必須回復至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若非商品瑕疵,商品經拆封使用需退貨者,一律收取整新費新台幣300元整。 ●現場自取者,無七天鑑賞期之服務。 ●商品顏色,以實物為準。如需換貨,請先與客服聯繫,來往運費由PCDIY!與消費者各負擔一半。 ================= ●上班時間:星期一~五 AM09:00~12:00 PM13:30~18:00 ●客服信箱:reader@pcdiy.com.tw ●客服專線: (02) 2563-8215 #50 【PCDIY!玩家團購 專案小組】 ※客服時間:若有疑問,請於上班時間撥打客服專線,或透過客服信箱進行聯繫! ※主辦單位:PCDIY!電腦硬派月刊 ※特別說明:PCDIY!保留修改、取消、變更本活動之權利。PCDIY!也有權對於本活動所有事宜,做出解釋或裁決。 ================= (01)【PCDIY!玩家團購】:不定時推出「各種優惠好康」,請見: (02)【PCDIY!官方商店】:裡面有「PCDIY!玩家團購」、「PCDIY!平面雜誌訂閱」,請見:
-
Windows XP再戰十年,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問卦] 現在還有人在用Windows XP嗎? 」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馬上持續有人回文,+1,+1,+1,還在用+1 。 網友表示,有阿 公司沒錢換7 授權費太貴。接著,有人說,我目前還是阿! 要我截圖拍照嗎? 然後,就有網友說,美軍還在用 還請微軟去更新。接著,網友說,很多酒店的會計系統還在用漢書倚天好嗎。也有網友說,MIS會變的超級精實 本來的爽缺變成塞缺。再來,有個玩家講個真心話,廠商剛買的檢測機也用XP系統 再戰十年真的不誇張。網友說,很多政府機關還在用xp。有神人網友提出,我正在用10年前的P4老電腦+80GB IDE硬碟+XP上PTT推文。接著,網友提問:「問題是你要小心什麼?」,馬上有人神回:「你更不更新還不是照樣中毒 沒支援有差嗎.. 」。然後,就有網友說:「跟你們說過多少次,XP再戰10年」。最後,網友提出神結論:「再戰十年」。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Microsoft最新版作業系統,為Windows 10。不過,Windows 10的使用者,根據市調公司NetMarketshare的統計資料的統計數據,仍輸給Windows 8.1、Windows XP與Windows 7。世界上目前最多使用者的Windows,則是Windows 7,仍有超過50%市佔,其次則是Windows XP,仍有許多用戶堅守不退,宣稱:「還要再戰十年!」 用舊版作業系統有錯嗎?使用者,當初也是買正版,為什麼拒絕拆遷戶,不換新版作業系統,就被叫做釘子戶呢?當初花錢買的,憑什麼逼迫一定要升級新版呢?玩家則持不同看法,認為,這跟永春都更案一樣,叫不同意戶,不叫釘子戶。 釘子戶,是所謂的拒絕拆遷戶,或拒絕搬遷戶。簡單來說,是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或開發等過程中,不肯遷走的私人土地或房產擁有者。用在作業系統,則是使用舊版作業系統,打死不退,寧死不屈,就是要用舊版的擁護者。 「Windows XP釘子戶」,這可是最新出現的新名詞。還在用Windows XP的,被叫「釘子戶了」。這些還在使用Windows XP作業系統的用戶,已經被冠上了新名字,叫做:「Win XP釘子戶!」 Windows XP,簡稱Win XP或XP,Microsoft至今銷售最好的作業系統。2001年08月24日,正式發表OEM版本,2001年10月25日,正式發表售零售版,迄今已經推出了滿15年半的時間。Windows XP,32位元x86作業系統,共推出有兩個版本,家用版Home Edition,以及專業版Professional。64位元x64作業系統,則有推出有一個版本,只有專業版Professional x64。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64位元Itanium作業系統,這是屬於Server使用的特殊版本。 Windows XP,官方版本,總共有4個重大改版,除了初始發行版本之外。還有Service Pack 1(SP1)、Service Pack 2(SP2)與Service Pack 3(SP3)。2002年09月09日,推出Service Pack 1(SP1)。2004年08月25日,推出Service Pack 2(SP2)。2008年04月21日,推出Service Pack 3(SP3)。 不過,坊間也有所謂的Service Pack 4(SP4),這則不是官方版本,屬於民間自行開發的非官方版本。 Windows XP,官方版本,最新更新或Service Pack:Service Pack 3,停止主要支援:2009年04月14日,停止延伸支援:2014年04月08日。Microsoft自從停止更新之後,加上後續停止主要支援、停止延伸支援,民間單位則開始介入後續更新服務,harkaz的RyanVM.net Discussion Board論壇,後續自行打包推出了所謂非官方最新版本:Service Pack 4(SP4),2014年08月28日推出beta 3,2014年10月18日推出正式版,2016年02月08日推出v3.1a,2016年03月09日推出v3.1b(目前最新版)。不過,要特別注意,這只適用於Windows XP英文版,Windows XP中文版無法使用。 值得注意的,Windows XP之後,首度有64位元x64版本。64位元x64作業系統,則有推出有一個版本,只有專業版Professional x64。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64位元Itanium作業系統,這是屬於Server使用的特殊版本。2005年04月25日,正式發表了初始版本。2007年03月13日,則發表了Service Pack 2(SP2)。 根據市調公司NetMarketshare的統計資料的統計數據,世界上仍有超過50%的電腦使用Windows 7,為目前世界上佔有率最高的Windows作業系統,此外,Windows XP的佔有率仍然非常驚人,仍然超越Windows 8.1與Windows 10的佔有率。很顯然的,Windows XP,仍然有許多使用者! ================= 人們常說「XP再戰十年」,不過還真的過去了若干年 當初XP出來時的好用讓人欣慰 但時至今日已經2017年,還有多少鄉民還堅守在XP上的嗎? 有卦嗎? ================= ================= ※ 引述《xw668 (窪塚不良介)》之銘言: : 人們常說「XP再戰十年」,不過還真的過去了若干年 : 當初XP出來時的好用讓人欣慰 : 但時至今日已經2017年,還有多少鄉民還堅守在XP上的嗎? : 有卦嗎? 人們常說「WIN7再戰十年」,不過還真的過去了若干年 當初WIN7出來時的好用讓人欣慰 但延伸支援2020年1月14日到期,還有多少鄉民還堅守在WIN7上的嗎? 有卦嗎? ================= ================= ※ 引述《xw668 (窪塚不良介)》之銘言: : 人們常說「XP再戰十年」,不過還真的過去了若干年 : 當初XP出來時的好用讓人欣慰 : 但時至今日已經2017年,還有多少鄉民還堅守在XP上的嗎? : 有卦嗎? http://i.imgur.com/KoN26Hn.jpg XP 好用啊 我又不玩遊戲 只用來打字 看影片 最多收收email 聊 line 這樣就夠了也超順 der ================= Windows XP,官方版本,總共有4個重大改版,除了初始發行版本之外。還有Service Pack 1(SP1)、Service Pack 2(SP2)與Service Pack 3(SP3)。2002年09月09日,推出Service Pack 1(SP1)。2004年08月25日,推出Service Pack 2(SP2)。2008年04月21日,推出Service Pack 3(SP3)。 不過,坊間也有所謂的Service Pack 4(SP4),這則不是官方版本,屬於民間自行開發的非官方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確定Microsoft不肯推出新的官方Windows XP SP4之後,RYANVM DISCUSSION BOARD論壇,在2013年9月9日,由harkaz發起,展開了非官方Windows XP SP4開發計畫(Starting a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4 Project),目前,這個計畫已經到了完成階段。 2014年6月11日發表的Windows XP SP4 Unofficial Beta 3更新程式已經完成,目前已經有很多玩家,以及用戶升級了這款非官方Windows XP SP4,Windows XP SP1以後版本都能安裝,更新到非官方SP4之後,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整體用起來還算正常。 非官方版Windows XP SP4,並不是由harkaz率先提出。在這之前,就已經有各種Windows XP Service Pack 4版本,包括英文版、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等各種版本,算是不同時期的版本,裡面包含了各種不同的更新。 由此可見,即便Microsoft不肯提出Windows XP SP4,但在大家努力之下,將會持續不斷更新,看來,網友講的,XP再戰十年,應該不成問題! 這邊,測試安裝了harkaz的非官方版Windows XP SP4 Beta 3,也就是俗稱Windows XP SP4非官方版更新程式,結果出現Service Pack 4 Setup Error,詳細說明為Setup cannot update your Windows XP files because the language installed on your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update language。根據測試發現,這個由國外開發的非官方版SP4更新程式,無法安裝於台灣用的Windows XP SP3上面,只能支援標準英文版,也就是無法支援繁體中文版Win XP SP3。 玩家要留意,若堅持要繼續使用Windows XP,Microsoft官方最後最新版本為SP3,坊間提供的(偽)Windows XP Pre-SP4為2012年3月份版本,後面的更新程式都沒安裝,根本不是真的SP4,請勿相信不實消息,以免中毒或被駭! Windows XP,簡稱Win XP或XP,Microsoft至今銷售最好的作業系統。2001年08月24日,正式發表OEM版本,2001年10月25日,正式發表售零售版,迄今已經推出了滿15年半的時間。然而,在這段時間裡面,電腦硬體不斷推陳出新,很抱歉,新的硬體,已經不再提供Windows XP驅動程式。記憶體的話,現在主記憶體部分,就連手機都已經上到4GB、6GB,電腦更是需要8GB、16GB,才能滿足新的應用需求。影響更大的,PCIe SSD已經成為主流,不過,新型的NVMe世代,主機板要新的晶片組才能完全支援。更重要的,現在是大容量硬碟時代,3~6TB容量3.5吋硬碟,已經成為儲存主流,更大容量的,還有8~12TB容量3.5吋硬碟,很抱歉,Windows XP無法原生支援。Windows XP作業系統,存在許多系統瓶頸。 目前新的主機板、顯示卡、固態硬碟,已經沒有提供Windows XP驅動程式。也因此,購買新的硬體,可以說是和Windows XP說再見了! 主流的32位元Windows XP作業系統,不能支援使用4GB以上記憶體。以前記憶體模組的話,是單支1GB、2GB記憶體模組天下,最大容量以2GB~4GB為主,少部分有安裝到8GB~16GB。現在記憶體模組的話,是單支4GB、8GB、16GB記憶體模組天下,最大容量以8GB~16GB為主,少部分有安裝到32GB~128GB。32位元Windows XP作業系統,最大只能定址到4GB。也因此,可以確定的是,32位元作業系統已經成為過去式,64位元作業系統已經成為新的主流。 PCIe SSD已經成為主流,不過,新型的NVMe世代,主機板要新的晶片組才能完全支援,Intel平台的話,Intel 7、8系列主機板,少部分有支援,要到Intel 9系列主機板才完整支援,Windows 7以上才有驅動程式對應,AMD平台的話,更是全死,AMD主機板不管是AM1、FM2+與AM3+主機板,都無法完整支援,要到AM4主機板才能完全對應。 更重要的,隨著2TB以上容量硬碟成為主流,不支援GPT的作業系統,將無法正常讀寫。隨著主流硬碟突破2TB,PC世界的老問題,MBR(Master Boot Record)磁碟分割方式,無法定址超過2.19TB的瓶頸也將浮現,必須改用GPT(GUID Partition Table)磁碟分割方式,舊作業系統則無法支援,必須要使用Windows 7以後的作業系統,才能完整辨識,若是內接式硬碟,2.19TB容量以上硬碟,全區格式化開機的話,則還要主機板是UEFI BIOS,並使用64位元作業系統。簡單來說,Windows XP,標準的32位元版本,是不支援GPT,因此,遇上2TB以上硬碟機,以10TB硬碟機來說,用MBR,只能分割成一個2048GB分割區與一個1678.03GB分割區,若是別人拿GPT格式的硬碟,接上去之後,根本讀不到裡面的東西,特別的64位元Windows XP版本才有支援GPT,到了Windows Vista、Windows 7時代開始正式支援,Home Premium以下版本不支援動態磁碟,也無法完整支援GPT,Windows 8、8.1、10之後則完整支援。也因此,隨著大容量硬碟的來臨,Windows XP,正式說再見了! 無論如何,Windows XP作業系統,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長命的作業系統,可以說是Windows系列作業系統的代表作。隨著Windows 7、8.1、10的改朝換代,仍然有不少玩家打死不退。即便,Microsoft使出了各種招數,新硬體不支援舊作業系統,強迫使用者升級。不過,這樣就能阻止玩家繼續使用Windows XP嗎?那可不,因為這些玩家,宣稱:「打死不退、寧死不屈」,堅信:「再戰十年」! 不管玩家要升級也好,不升級也好。Windows XP作業系統,可以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Drobo 5N實測開箱,5-Bay NAS中的優質精品!
越來越多使用者知道資料備份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用戶卻只知道使用USB硬碟來備份資料。USB硬碟雖然方便隨身攜帶,但也容易因為碰撞而導致資料毀損。想要備份資料,建議透過支援RAID磁碟陣列的網路磁碟機NAS,會更有保障,因為具備RAID功能的NAS不僅在單顆硬碟或甚至多顆硬碟故障的情況下還能存取資料,更可以透過網路分享與備份資料。 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國外儲存設備廠商Drobo所推出的網路磁碟機,也就是俗稱的NAS。Drobo的產品在台灣是由展碁國際所代理。這次測試的產品為Drobo 5N,5代表具備5-bay,也就是五個硬碟槽,N代表是透過Network網路連接。外型設計相當時尚與好看,前方面版為鏡面設計,並採用磁碟吸附,易拆易裝。硬碟槽則採用免螺絲安裝,只要將硬碟推入硬碟槽中,就會自動卡緊。想要拆下的話,只要利用硬碟槽旁邊的卡榫,按下後就可以退出硬碟機,非常方便,這也是目前編輯使用過,最方便拆裝硬碟的NAS。 這款NAS最大的特點是支援Beyond Raid技術,不限制使用相同容量硬碟來組成RAID,Drobo 5N會自動將硬碟容量最大的那一顆硬碟當作冗餘資料的儲存地,可用於硬碟毀損時,資料回復使用。例如把1TB、1TB、2TB、3TB、4TB硬碟安裝在drobo 5N,可用容量就變成1+1+2+3=7TB。若使用一般的RAID技術,則會以最小的硬碟容量為基準,就算使用RAID 0,容量也只有1TBx5=5TB。對於使用者來說,Beyond RAID技術可提供更大的可用空間,也少了手動設定的麻煩,當容量不足時,只要拆下最小容量硬碟,更換成更大容量硬碟就可以擴充,非常方便。 在硬體規格方面,CPU採用的是Marvell Armada XP四核心處理器,2GB DDR3記憶體,雖然效能比不上x86架構的CPU,但整體操控仍是相當順暢,使用5顆WD Red 6TB硬碟,與NAS Performance Test來測試此款NAS在區網內的存取速度,最大讀取速度為113.58MB/s,最大寫入速度也有104.20MB/s,表現相當不錯。雖然沒有USB連接埠可以外接USB隨身碟或USB硬碟,但機器底部還有提供一個mSATA安裝槽,主要是設定讓用戶可以加裝一顆mSATA介面SSD當作快取加速NAS讀寫使用,而不需占用其他硬碟槽。但目前市售SSD介面主流為SATA與M.2,mSATA SSD已經過時,有點美中不足。加上Drobo 5N僅提供一組Gigabit LAN網路孔,安裝SSD對區網內用戶存取資料來說,主要只能加速存取檔案的反應時間,而無法提升傳輸速度(受限於Gigaibit LAN區網速度),這實在是有點可惜。 在操作方面,不同與競爭產品需使用網頁瀏覽器來進行設定。Drobo 5N的操控是透過Dashboard軟體來進行,而不是使用網路IP與Web介面來連線設定。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這樣的操作反而更加直覺與簡單,因此也不難看出此產品的設計主要就是針對一般電腦程度的使用者。除了基本的檔案儲存與分享功能外,透過Drobo Apps就可以下載與安裝更多工具程式,例如WordPress內容管理系統、Transmission下載工具、Plex影音串流、ownCloud雲端空間、Koken網路相簿等。不過Dashboard的操作介面並不是太友善,要使用APP功能,得經過不少設定步驟,加上介面中文化並不是很徹底,第一次使用容易卡關。 支援這款NAS的APP軟體其實也不少,以一般使用者來說,常用的大多是BT下載、DLNA影音串流播放、資料備份、這些軟體都有。但比較可惜的是,支援手機照片備份的Drobopix,只有推出iOS版本的APP,Android手機,雖然可以透過DroboAccess來備份,但Drobo Access 必須付費使用。建議廠商能在初次安裝時,根據用戶需求,自動安裝常用的APP,節省個別下載與安裝APP的麻煩,也讓初學者可以更快上手與開始使用。 Drobo 5N 5-Bay NAS主要強調的是簡單易用,以及獨特的Beyond RAID技術,不需要繁雜的設定,就能搞定資料儲存、分享,除了適用於一般初學者,也適合多媒體工作者與專業人士。NAS的好用有許多人都知道,但難以普及的原因除了價格之外,主要還是操控較一般電腦複雜許多。而Drobo 5N提供了更簡易的操控方式,讓用戶可以透過Windows中的軟體就能輕鬆管理NAS檔案與分享,如果您正需要一台好用的資料儲存備份、分享中心,這款NAS是不錯的選擇。 整體來說,這是5-Bay NAS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Drobo Data Storage Solutions 廠商信箱:apacsales@drobo.com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展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371-6000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Intel SSD 750 1.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Intel再次震撼玩家圈,推出針對玩家與工作站市場的全新Intel SSD 750系列,一開始推出400GB與1.2TB版本,後續又推出800GB版本,取代原先的Intel SSD 730系列。帶來了NVMe世代的PCIe SSD,除了擁有更快的存取速度,引進企業級的斷電保護功能,還同時推出了HHHL與2.5吋U.2共兩種版本,完整的驅動程式與應用軟體,支援Win7、Win8.1與Win10。最重要的,原先擁有這樣性能的PCIe SSD,都是價格高不可攀的企業級PCIe SSD,Intel SSD 750的出現,除了把企業級產品下放消費級市場,把高貴的價格整個打下來,讓玩家能充分享受NVMe世代PCIe SSD的超速快感。 最近,SSD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首先是快閃記憶體的翻新,傳統2D製程NAND Flash,轉進新一代3D製程NAND Flash,從拼平面製程的精密度,到現在拼立體堆疊的技術。接著,是介面的翻新,速度的加快,傳統2.5吋固態硬碟,受限於SATA 6Gb/s傳輸瓶頸,速度一直上不去,SAS 12Gb/s也不敷使用,原本走SATA 6Gb/s電路的mSATA、M.2也被嫌棄速度太慢,新的NVMe世代PCIe SSD時代來臨,引進主流PCIe 3.0 x4電路,以HHHL卡板版本、M.2子卡版本與採用SFF-8639連接器的2.5吋U.2版本方式,帶來更快的固態硬碟高速公路。 原先,SSD主力用的儲存元件,為傳統2D型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隨著科技的進步,快閃記憶體的發展,2D NAND的Flash時代已經過去,終於進入了所謂的V-NAND的Flash,也就是3D NAND的Flash新時代。同時,也有分成3D NAND型MLC Flash,以及3D NAND型TLC Flash,甚至,透過韌體更新,可以重新程式化,把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做模式切換。快閃記憶體大廠,Samsung、Hynix、Micron、SanDisk、Intel與TOSHIBA,全面量產了3D NAND快閃記憶體,並且開始快速導入到新一代固態硬碟產品。 NVMe世代PCIe SSD,與傳統PCIe SSD,最大的不同,跟AHCI一樣,可以支援共通的驅動程式,Windows 8.1、Windows 10已經全面支援,Windows 7則可以透過更新來支援,硬體廠商不用再額外開發驅動程式。再來,NVMe世代PCIe SSD,確定主流為PCIe 3.0 x4,目前,也支援PCIe 3.0 x8與PCIe 3.0 x16。NVMe最大的特點,則是強化了傳統SATA 6Gb/s與SAS 12Gb/s指令集,不僅多工處理的能力更強,Maximum queue depth最明顯,從One command queue,32 commands per queue,進化到65535 queues,65536 commands per queue,延遲時間縮短,Uncacheable register accesses也很厲害,從Six per non-queued command,nine per queued command,進化到Two per command,還針對4K指令最佳化。NVMe世代PCIe SSD,不僅大一統驅動程式,讀寫速度加快,IOPS處理能力增多,以及多工存取能力加強,可以說,整體效能大幅提昇。 值得注意的,由於SLC Flash全面停產,即便企業級PCIe SSD,也得全面使用MLC Flash,最高檔的,則是使用效能最快與耐用最高的eMLC Flash。PCIe SSD,原本主要應用是在企業級市場。自從M.2出現之後,才開始下放到消費級市場。Samsung XP941出現之後,這是史上第一個大量生產的NVMe世代PCIe SSD,共有AHCI與NVMe版本,首度將讀取效能提升到2.0GB/Sec。後續又推出新品,Samsung SM951、PM951與Samsung SSD 950 PRO陸續問世,全面採用3D NAND型MLC Flash、TLC Flash。Intel SSD 750出現之後,這是第二家全力發展NVMe型PCIe SSD業者,除了傳統HHHL卡板,並推出了採用SFF-8639連接器的2.5吋U.2版本!2016年02月18日,日本東京舉辦了2016 Samsung SSD Forum, Japan,Samsung則展出了驚為天人產品,Samsung SM961問世,M.2 SSD效能又往上提昇,讀取效能達到了3.2GB/Sec。後續又推出新品,Samsung PM961與Samsung SSD 960 PRO、960 EVO陸續問世。 SSD未來殺手也跟著出現,NVMe世代PCIe SSD,發展出BGA SSD晶片版本,事實上,很早就有廠商推出BGA SSD,不過當時不成氣候,是因為效能太差,自從TOSHIBA率先推出了BG系列PCIe版本的BGA SSD之後,情況就改觀了,最新Samsung PM971,單顆BGA SSD,讀取效能達到了1.5GB/Sec,寫入效能達到了600MB/Sec。 我們台灣業者,緊鑼密鼓發展NVMe世代PCIe SSD。浦科特也推出了PLEXTOR M8Pe,推出HHHL卡版:M8PeY,附金屬散熱片的M.2桌機版本:M8PeG,M.2筆電版本:M8PeGN,也在全世界造成了轟動。 最引人注目的,Intel再次震撼了SSD世界,推出了採用3D NAND型TLC Flash,最新的Intel SSD 600p正式問世,最厲害的則是以平實價格銷售,帶來了平價化NVMe型PCIe SSD。 2016年的SSD市場詭譎多變,除了3D NAND型快閃記憶體改朝換代,NVMe世代PCIe SSD全面來襲。史上最強的NVMe世代PCIe SSD,也剛剛問世,於今年初發表,目前已經正式開賣。 2016年03月08日,一直追求最快PCIe SSD的Seagate,終於發表了史上最快PCIe SSD,速度衝破10GB/Sec。值得注意的是,Seagate有辦法推出史上最快PCIe SSD,這背後的原因,則是緣起於一個偉大的併購案。話說,SandForce被LSI併購之後,接著,LSI又被Avago併購,後來,Seagate又併購了LSI旗下的快閃記憶體事業。Seagate這次發表了史上最快PCIe SSD,就是源自於這個LSI旗下的快閃記憶體事業,這次最新讀取效能突破10GB/Sec的PCIe SSD,則就是新版Seagate Nytro Flash Accelerator Cards,首度出現採用跟現階段顯示卡樣的PCIe 3.0 x16架構。 Seagate Nytro XP7200正式報到,讀取速度:10GB/Sec,寫入速度:3.6GB/Sec,為NVMe型PCIe SSD,並且採用MLC Flash,使用了4張M.2子卡,透過磁碟陣列晶片,以RAID 0加速,並且支援斷電保護,成為了史上最強PCIe SSD。 美國時間2015年04月02日,Intel推出針對玩家與工作站市場的全新Intel SSD 750系列,共推出有400GB與1.2TB版本,後續又推出800GB版本。 這次最嗆的,有五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全面PCIe介面,正式改朝換代,推向PCIe 3.0 x4規格,共推出有HHHL卡版版本與SFF-8639連接器的15mm高度2.5吋U.2版本;第二個重點,捨棄AHCI,擁抱NVMe;第三個重點:是讀寫速度按照容量版本,400GB版本(讀取:2,200 MB/Sec,寫入:900 MB/Sec),800GB版本(讀取:2,100 MB/Sec,寫入:800 MB/Sec),1.2TB版本(讀取:2,400 MB/Sec,寫入:1,200 MB/Sec);第四個重點,一樣有斷電保護,但沒有資料加密;第五個重點,也是最重要的關鍵,400GB報價:美金389元(折合台幣12,145元),800GB報價:美金779元(折合台幣24,485元),1.2TB報價美金1,029元(折合台幣32,130元)。 固態硬碟業者:英特爾 Intel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SSD 750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NVMe型PCIe 3.0 x4(HHHL版本與U.2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400GB、800GB、1.2TB 固態硬碟控制器:Intel CH29AE41AB0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Intel 20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5年保固 400GB→ 讀取速度:2200MB/Sec,寫入速度:900MB/Sec 800GB→ 讀取速度:2100MB/Sec,寫入速度:800MB/Sec 1.2TB→ 讀取速度:2500MB/Sec,寫入速度:1200MB/Sec ※HHHL版本與U.2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400GB→ TBW:127TB,DWPD:○ 800GB→ TBW:127TB,DWPD:○ 1.2GB→ TBW:127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Intel SSD 750,使用18通道的Intel CH29AE41AB0控制器,控制器上印有TAIWAN字樣,為台灣晶圓代工,晶片製造地為MADE IN TAIWAN。正面配置18顆編號為29F64B08NCMFS的Intel MLC Flash,背面配備14顆編號為29F16B08LCMFS的Intel MLC Flash,正反面的快閃記憶體的容量不同,以特殊的搭配方式,總共為32顆快閃記憶體,總容量為1376GB。等同預留空間,就高達了176GB。 至於快取記憶體方面,使用5顆標示4CE72 D9PQL的DDR3L-1600 SDRAM規格4Gb容量Micron MT41K1G4RH-12記憶體,總快取記憶體容量為2.5GB。 值得注意的,Intel SSD 750不只是讀寫速度快,IOPS存取速度驚人!由於讀寫速度快,並不代表多工能力強,在許多應用裡面,需要的是IOPS存取速度,Intel SSD 750真的很猛! 這樣強悍的效能表現,帶來驚人存取性能,可不是一般便宜貨色可以比擬!400GB版本(讀取:430,000 IOPS,寫入:230,000 IOPS),800GB版本(讀取:420,000 IOPS,寫入:210,000 IOPS),1.2TB版本(讀取:460,000 IOPS,寫入:290,000 IOPS),整體存取表現,相當令人驚豔! Intel SSD的話,有分為3年保固產品版本,以及5年保固產品版本,目前,市售版本,已經清一色都是5年保固產品版本。 Intel經營SSD品牌相當用心,保固服務可說是全球最強的。Intel SSD 750固態硬碟的話,提供的雖然是5年有限保固,不過,它的保固可是全球保固,並非是一般坊間品牌所謂的地區保固,不管你買的是Intel台灣代理商公司貨,還是買Intel國外代理商公司貨,通通提供5年有限保固。 Intel全球保固太厲害了!加上國外有些地區,主要是因為匯率、稅率的關係,以及各國Intel分公司進貨量不同,所以有不一樣的零售市場價差,某些國家,Intel SSD賣得特別便宜。台灣市場的話,Intel SSD水貨盛行,就是因為價差太大,所以流通不少水貨。Intel台灣代理商,為了鞏固公司貨的銷售量,則時常舉辦抽獎活動。 我們這次拿到的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容量為1.2TB,其型號為INTEL SSDPEDDMW012T4,Windows 10 Pro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1.09T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8EV10174,目前,Intel已經提供了新版韌體,最新版本:2.1.5。Intel有提供驅動程式,這張卡,不但可以使用Windows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Windows 7、Windows 8.1與Windows 10,都能完整支援! NVMe型PCIe SSD的話,不管哪個牌子支援性,Intel 100系列以後主機板,已經完整支援,舊款主機板的話,Intel 9系列主機板,大多可以安裝沒有問題,不過,Intel 8系列以前的主機板,大多無法安裝。根據主機板業者表示,NVMe型PCIe SSD的支援,是在Intel 8系列主機板時代,與X79主機板後期,才開始研發。 而且,當時,還不是每家主機板,每個型號都有支援,一開始,則是針對Samsung XP941,NVMe型版本,做相容性測試,當時即便解決相容性問題,開機仍然要很久的時間。後來Samsung SM951、PM951與Samsung 950 Pro陸續出來,Intel SSD 750也跟著推出之後,NVMe的相容性問題陸續解決。最近Smasung SM961、PM961出來之後,才做到了讀取速度飆上3.2GB/Sec,最新則又推出了Samsung SSD 960 Pro與960 EVO。不過,即便到了Intel 9系列主機板,仍有許多不相容的問題,開機仍然要等待比較久時間。 AMD AM3+與FM2+主機板的話,清一色幾乎不相容NVMe型PCIe SSD,況且,AM3+主機板根本就沒有PCIe 3.0電路,FM2+主機板插上顯示卡之後,也沒額外的PCIe 3.0電路。Intel 100系列主機板推出之後,以及X99主機板的支援,Intel做了多次新版BIOS更新,都是為了最佳化NVMe型PCIe SSD。目前,主機板開機速度問題,已經做了最佳化,相容性問題也獲得解決。 舊主機板的話,要去主機板官網,下載NVMe支援的UEFI BIOS主機板韌體。值得注意的,UEFI BIOS主機板,才有支援NVMe型PCIe SSD,舊版傳統BIOS主機板,完全不支援支援NVMe型PCIe SSD。 若要說到Intel SSD 750,與其他廠牌NVMe世代PCIe SSD,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除了規格不一樣,有斷電保固,最重要的,速度有差之外,它還支援了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可以運行RAID 0、1與5。 Intel 9系列、100系列主機板,以及X79、X99主機板,新的UEFI BIOS,裡面的內建的RIAD功能,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可以支援到最多3張Intel SSD 750固態硬碟,可以混和HHHL卡板版本與採用SFF-8639連接器的2.5吋U.2版本,使用RAID 0方式來加速。 3張Intel SSD 750 1.2TB固態硬碟,使用RAID 0,實機安裝教學!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安裝Intel提供的NVMe驅動程式,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並進行「SSD效能測試」。 得到了相當完整的測試數據,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這邊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AIDA64 Extreme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INTEL SSDPEDMW012T4 1200.2 GB GB。韌體版本為8EV10174,傳輸模式NVM Express,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沒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E81V1047。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顯示韌體為0174。 在AIDA64 Extreme存放裡面ATA的選單裡,偵測到完整硬體規格。 這邊使用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689MB/Sec,寫入速度:1221MB/Sec,整體效能表現分常勇猛。而從CrystalDiskMark的標準測試與0Fill測試,兩者效能測試結果相當接近,可以得知並沒有壓縮寫入功能。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838.1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138.5MB/Sec。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11,129.17。整體效能表現,非常驚人!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210.01MB/Sec,寫入速度:1131.40MB/Sec,總分達到了3905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表現出讀寫性能優異!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708.537MB/Sec,寫入速度:1287.202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684.954MB/Sec,寫入速度為1231.950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896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1732分,Storage 2.0 score得到5050分。 Intel SSD 750固態硬碟的話,Intel官方定價非常嚇人,400GB報價:美金389元(折合台幣12,145元),800GB報價:美金779元(折合台幣24,485元),1.2TB報價美金1,029元(折合台幣32,130元)。不過,實際上的市場行情,價格已經持續在探底。 台北光華商場,Intel台灣代理商公司貨,「聯強」或「捷元」版本,Intel SSD 750固態硬碟,400GB原價屋報價:10,700元,1.2TB原價屋報價:26,900元,400GB歆宇autobuy購物中心報價:10,800元,1.2TB歆宇autobuy購物中心報價:28,500元。 400GB:10,700~10,800元 800GB:查無販售 1.2TB:28,500元 購買Intel固態硬碟的話,最棒的則是有提供官方應用程式,Intel Solid-State Drive Toolbox就是很好用的固態硬碟工具。建議玩家,韌體、驅動程式與資料中心工具,都要定時做更新,最佳化自己的Intel SSD 750固態硬碟! 現在要買NVMe世代PCIe SSD的話,選擇真的很多。若是玩家的話,大部分會考慮消費級版本固態硬碟,這時,就會出現以下幾個選項,開始在幾個產品之間掙扎。然而,即便Intel SSD 750已經推出一年多,至今仍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不少玩家會問,Intel SSD 600p與Intel SSD 750怎麼選擇?Intel SSD 750是玩家級產品,用的是Intel 20nm MLC Flash,是款MLC SSD,整體用料都很高檔,讀寫速度都很快 。Intel SSD 600p是訴求高C/P值,提供M.2版本,真的很便宜,不過別忘了,它是3D NAND型TLC Flash,本身是款TLC SSD。Intel SSD 600p的寫入速度,真的有點慢。講直白一點,TLC SSD,怎麼能拿來跟MLC SSD相提並論,你說是不是?話雖如此,仍有很多玩家拿這兩款固態硬碟來比較。最重要的,Intel SSD 600p價格便宜到誇張,C/P值無與倫比,若看重的是價格的話,選Intel SSD 600p就對了! 也有玩家問,PLEXTOR M8Pe與Intel SSD 750怎麼選擇?PLEXTOR M8Pe,這款就屌了,它是台灣製造,台灣最強的固態硬碟,光是台灣品牌,就讓人要立正敬禮呀。這款,用的是TOSHIBA 16nm MLC Flash,是款MLC SSD,更重要的是他的價格很便宜,創造出唯一可以跟Intel SSD 750相提並論的產品。不過,畢竟價格差很多,這還算是不同檔次的產品,不能拿來硬比。別忘了,Intel SSD 750價位比較高,而且有斷電保護,根本是高人一等。 PLEXTOR M8Pe的話,它就是效能好又便宜。不過,標準NVMe驅動程式並無法最佳化,也因此,Windows 7、Windows 8.1與Windows 10下,使用標準NVMe驅動程式的話,必須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否則效能出不來。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廠商必須自己推出最佳化驅動程式。這時,沒用過NVMe固態硬碟的玩家,一定會問,那Windows 7 SP1怎麼辦?沒有內建標準NVMe驅動程式。還好,這問題別擔心,可以先把作業系統安裝Service Pack,就能直接乾淨安裝Windows 7作業系統。當然,這一切反應在價格上面,PLEXTOR M8Pe就是便宜,C/P值就是沒話說,這點Intel SSD 750完全無法招架! 當然會有人問,Samsung SM961、PM961與Intel SSD 750怎麼選擇?說到這裡,一定有韓國控會說,怎麼不買韓國貨?Samsung SM961、PM961,兩者真的是快到沒話說,後面還有兩個孿生兄弟,Samsung SSD 960 Pro與960 EVO,可以說是現在最快的消費級固態硬碟。Samsung也有提供自家SSD驅動程式,唯獨目前還不支援,也因此,在Windows下還是得要使出那一招,必須打開「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否則效能出不來。 不過,目前在台灣的話,Samsung SSD真的不能買,原因則是台灣沒有代理商,先前的代理商因為被燙到不玩了,加上台灣市場競爭激烈,後續還真的沒有代理商敢正式引進。沒有代理商公司貨,買水貨萬一人品太好,會變成固態硬碟孤兒。 水貨商的話,有一家在美國做很大的電子商務業者,是台灣最大的水貨商,名義上說是幫你美國代購,售後服務自己想辦法。其他水貨商的話,就更厲害了,Samsung SSD 850 Pro在美國十年保固,代購業者只做一年保固,而且,所謂的一年保固,代購來台灣壞掉的話,可以協助送修,但要收取費用。先前夯到不行的Samsung XP941、SM951、PM951與Samsung SSD 950 Pro,不少玩家嘗鮮,結果壞掉了,變成固態硬碟孤兒。這種東西,怎麼能跟保固服務可說是全球最強的Intel來比?不過,話說回來,Samsung SM961、PM961真的是超屌,這麼強大的固態硬碟,怎麼沒有代理商有遠見,肯代理來台灣正式銷售呢?所以,這個問題就要看三星給不給力了! 無論如何,NVMe型PCIe SSD已經是大勢所趨,不過,要選哪一款的話,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發現它不僅用料高檔,作工講究,優異的效能表現,以及完整的作業系統支援,驅動程式可以支援Windows 7、WIndows 8.1與Windows 10,強大的原廠應用程式,以及無與倫比的全球保固,可以說這真的是玩家聖物呀! 無疑的,整體來說,這是NVMe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Intel - 美商英特爾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6622-0000;0800-455-16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NVIDIA於GeForce 10系列顯示卡中,規劃了旗艦級的GTX 1080、高階等級的GTX 1070、以及中階等級的GTX 1060等顯示卡產品線。這些新一代的Pascal架構的GPU,採用16奈米FinFET製程,效能上不僅比上一代Maxwell架構上有重大突破之外,功耗表現上有長足的進步。這樣強大的繪圖性能,能讓比較吃重系統資源的VR(虛擬實境)運算,以及高解析度4K遊戲上,提供更順暢的畫面呈現。同時由於DirectX 12的導入,也將會有更好的畫質表現。 自2016年05月底,最高階的GTX 1080創始者版本上市後,GTX 1070創始版也於6月中旬跟著上市!這些創始版的顯示卡,其實都是來自NVIDIA官方的公版設計,無法呈現出自家特色。這次我們就要帶大家來看看台灣品牌顯示卡大廠:技嘉的最新Xtreme Gaming系列的GeForce GTX 1070玩家級自製顯示卡,透過開箱、拆解與測試數據,來進一步認識這張強大的玩家級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10顯示卡報到之後,NVIDIA旗下顯示卡品牌技嘉也沒有缺席,陸續推出一系列GeForce GTX 1080、1070與1060顯示卡。GeForce GTX 1070系列的話,由於效能較強,價位相對於GeForce GTX 1080,善解人意多了,也因此受到玩家喜愛。技嘉在GeForce GTX 1070系列,也沒有缺席,目前總共推出有五款顯示卡,分別是公版的GeForce GTX 1070 Founders Edition,Mini ITX版的GeForce GTX 1070 Mini ITX OC,風之力雙風扇超頻版的GeForce GTX 1070 WINDFORCE OC,旗艦版的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以及G1 Gaming遊戲版的GeForce GTX 1070 G1 Gaming。 這裡面,最受到關注的,當然就是旗艦版的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也是集技嘉顯示卡技術的大成,威力也最為強大! 技嘉致力於電腦零組件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主機板與顯示卡等產品都擁有不錯的口碑。在當今電競風氣興盛的時代,為了提供玩家們最優質的電競產品,技嘉於2015年底發表旗下高階電競品牌XTREME GAMING,打造出多款適合電競玩家使用的各種電競周邊產品。包含主機板、遊戲顯示卡等等。 由於當今遊戲紛紛需要更強勁的繪圖運算能力,顯示卡市場衍然成為電競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技嘉在顯示卡市場中,除了分成NVIDIA與AMD的一般產品線之外,在電競系列方面,則是規劃了高階的G1 GAMING系列,主打一般玩家市場,以及XTREME GAMING系列,主打極限玩家市場。 這次我們所要介紹的,就是技嘉的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產品。趕快來看看這款旗艦級顯示卡的特色吧! 首先說明,技嘉的Xtreme Gaming系列顯示卡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它倒入了自家專利的WINDFORCE風之力均流疊合三風扇酷冷系統散熱系統。採用世界首創的3組超大10公分疊合風扇,在配置部份,將左右風扇配置較高,採逆時鐘旋轉,而中間風扇配置較低,採順時鐘旋轉,這樣透過疊合設計,中間風扇可將鄰近風扇風流導向同一方向,加倍風壓與減少擾流,藉此導引氣流有效地將廢熱從顯示卡的上下兩側排出,使整體解熱效能向上提升。 此外,疊合設計,也可以縮小顯示卡長度低於30公分,就算是較小的機殼,也可以安裝這樣的超高等級的顯示卡。相較於其他只能放入3組8公分或者2組10公分風扇的設計來說,技嘉的3組10公分疊合風扇,搭配正逆轉技術,不僅能集中強化風量,更能夠覆蓋更多的鰭片面積,可大量的提升散熱效率。由於疊合扇葉內圍的傾斜角度較大,因此可以導入較多的風流,而疊合扇葉外圍傾斜角度較小,與鄰接的扇葉疊合,可產生兩倍的風壓。讓整體散熱效果提升至少10%以上的效率。 至於風扇的滾珠軸承,也採用超耐久雙滾珠軸承風扇結構,提供更佳的耐熱能力與旋轉效率,比起一般油封軸承結構的風扇,有更好的效能以及兩倍以上的使用壽命。 再來就是散熱片設計,技嘉採用不僅有彎角造型的散熱鰭片,搭配高低設計,能順著風的方向,完全將風流導引到鰭片內,不僅能讓散熱面積最佳化,同時減少風切聲,提升至少4%以上的散熱能力。 此外,搭配著複合式熱導管,其結合了「傳統溝槽式」和「銅粉燒結式」兩種熱導管結構,透過雙重傳導媒介,可有效增加29%解熱能力。至於與晶片接觸的超大銅板散熱基座,則能與GPU與VRAM緊密地接觸,搭配上述的複合式熱導管,可有效且快速散熱,賦予GPU跟RAM晶片在超頻的狀況下,仍可維持穩定運作。 技嘉遊戲顯示卡,搭載了零噪音半被動式風扇,並搭配停轉指示燈(FAN STOP),風扇是否運作即可一目了然。這種半被動式風扇控制系統3D Active Fan,在GPU溫度較低或處於較低負載時(例如2D桌面模式下),風扇就會停止轉動,以提供零噪音的最佳體驗。 此外,1680萬色真實多彩燈光效果,讓顯示卡上面的XTREME GAMING標誌、停轉指示燈(FAN STOP),以及散熱風扇上面的X標誌,都能透過技嘉Xtreme Gaming Engine工具軟體,來自由調整燈光顏色和各種特效,打造自我專屬風格的PC視覺造型。 技嘉在顯示卡的用料上可說是非常講究,採用超耐久的航太等級PCB保護膜,具備「防塵」、「防潮」與「抗氧化」等三大特性。防塵能加強防護電路板,防止因為落塵、昆蟲或者是不經意掉落的螺絲、工具造成的刮傷磨損。而防潮可以避免電路板上不正常的線路傳導或損害。至於抗氧化則能對抗環境中的污染物(例如空氣中的鹽霧 、濕氣和銹蝕等),讓你的顯示卡持續使用都能歷久不衰。 此外,PCB背部還使用了造型金屬強化背板,主要是為了讓顯示卡更堅穩,不會在長期使用之下產生電路板的板彎,也讓散熱器與電路板能更加穩固。至於顯示卡必須額外連接的PCIe電源插槽旁邊,也有監控指示燈,當未接上外接電源時,燈號會持續亮起,接上外接電源且供電穩定時,指示燈就會熄滅,若偵測到目前的電源供給異常,指示燈便會閃爍,以提示使用者趕緊做因應措施,以預防進一步的損害。 在軟體方面,技嘉的顯示卡控制工具:Xtreme Gaming Engine,也以直覺式的親和介面,提供監控、一鍵超頻,以及線上更新顯示卡驅動程式與工具程式的更新功能。當然還有額外的功能,例如可以控制LED燈效,以及自定風扇轉速等功能,讓玩家能夠完整釋放出該顯示卡的各項潛在功能。 針對VR應用,除了顯示卡本身訊號輸出端有提供了基本的3組DisplayPort、1組HDMI埠、1組DVI埠之外,在顯示卡內部還多了2組HDMI埠,總共有3組原生的HDMI接頭,搭前置面板設計,Xtreme VR Link可將顯示卡上的HDMI連接埠,與主機板上的USB 3.0連接埠,通通帶到了5.25吋前置面板,讓VR頭盔(如HTC Vive)的安裝上,不要需要任何轉接頭,使用上可以更加輕鬆。 當內部額外的2組HDMI埠有連接到外部輸出裝置時,電腦在重新開機過程中,顯示卡會自動偵測與切換到VR模式,讓3組HDMI埠功能全開,並將原先的下面2組DisplayPort功能暫時關閉,留下一組DisplayPort可用,非常自動化,完全不需要使用者做額外的設定,就能輕鬆安裝VR。若要切回正常模式,只要將VR頭盔從內部額外2組HDMI埠拔出,並重新開機後,此時原先3組DisplayPort就會恢復正常,並可同時透過3個DisplayPort埠來享受4K遊戲體驗,不需要再透過轉接頭來使用。 2016年的電腦零組件,不能少的就是RGB LED燈效,這次技嘉Xtreme Gaming標誌、FAN STOP停轉指示燈、散熱風扇上面的X標誌,都可以做全彩顏色的燈效程式化控制,搭配Xtreme Gaming Engine工具軟體,來做個性化的控制,而且設定過一次就會將設定寫回顯示卡的記憶體內,下次開機不用再重新設定。 此外,由於NVIDIA原廠做了特殊的SLI BRIDGE橋接器,技嘉這邊則更用心,還提供了RGB LED燈效顯示的強化,可以凸顯自我風格。然而,這次,還有一個最強的特色,顯示卡電路板加入了PCB鍍膜製程,這是一種航太等級PCB保護膜,可以提升防塵、防潮與防氧化的功能,讓顯示卡也能真正實現超耐久使用。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MfzOsXTg GIGABYTE Xtreme Gaming顯示卡GeForce 10系列特色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0NWc-aHQM GIGABYTE XTREME GAMING顯示卡電路板加入了PCB鍍膜製程,這是一種航太等級PCB保護膜 然而,顯示卡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除了有高階軍規用料、高效能的靜音散熱器、超強的超頻能力,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售後服務的保固期限了。技嘉這次也跟著提出:「 技嘉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主要針對高階的GTX 1060、1070、1080自製顯示卡!」 活動時間:2016/05/27~2016/12/31 註冊時間:2016/05/27~2017/01/31 活動內容:活動期間內,購買技嘉科技顯示卡指定機種(請參考以下列表),於購買後30天內至XTREME GAMING官方網站完成註冊,即可獲得五年延長保固 必須要在活動時間:2016/05/27~2016/12/31,購買技嘉科技顯示卡指定機種,還要於購買後30天內至XTREME GAMING官方網站完成註冊。才能得到技嘉電競顯示卡,5年保固免費升級的火力加持。 技嘉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是針對電競與極限遊戲玩家所打造,Xtreme Gaming系列採用風之力三風扇散熱系統,為極限玩家級的超頻版本顯示卡。提供基本的超頻性能,具備一般的Gaming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71MHz,Boost超頻時脈:1873MHz,超頻的OC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96MHz (提升25MHz),Boost超頻時脈:1898MHz (提升25MHz),本身也有RGB SPECTRUM的LED燈效顯示。至於記憶體時脈則固定都是2042MHz。 風之力三風扇散熱系統,使用了3個10CM風扇,並使用正向/逆向/正向的風扇設計,是一種氣流導向的強化散熱,搭配複合式熱導管,以及熱導管直連的HDT(Heat Pipe Direct Touch)技術,並擁有GPU Gauntlet Sorting傻瓜一鍵自動超頻的功能,Xtreme Gaming Engine工具軟體,可讓玩家可以輕鬆上手,監控顯示卡的所有狀態,以及進行各種調校與優化。 接下來,我們就來開始,進行開箱囉! 效能測試的話,平台蠻重要的,這邊則選用了Intel X99平台,使用了Intel Core i7-5960X處理器(預設模式,TurboBoost開啟),搭配最新X99主機板,DDR4-2133 4GB x4=16GB記憶體,與Crucial M550 1TB SSD固態硬碟,並選用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電源供應器。作業系統,安裝Windows 10 x64專業版中文版,驅動程式則是最新的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正式版368.81 (WHQL版本)。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顯示卡的話,採用預設模式,並沒有進行額外的超頻動作。根據技嘉的官方資料,這張顯示卡,提供基本的超頻性能,具備一般的Gaming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71MHz,Boost超頻時脈:1873MHz,超頻的OC Mode,繪圖核心預設時脈:1696MHz,Boost超頻時脈:1898MHz。分別提升了25MHz。 為了瞭解GTX 1070顯示卡的效能,PCDIY! online這邊,除了使用最新版本的3DMARK軟體,也使用六套遊戲:GTA V(俠盜獵車手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全境封鎖)、Tom Clancy’s Rainbox Six(虹彩六號)、HITMAN (刺客任務)、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Total War: WARHAMMER (全軍破敵:戰鎚)進行測試,其中刺客任務、奇點灰燼、全軍破敵都支援DX12模式,因此這三款遊戲主要是以測試DX12的效能為主。但由於全軍破敵:戰鎚為測試版,有時會無法正常切換解析度,因此部分成績缺列。 詳細的數據比較,PCDIY!已整理為下面的表格! 從這張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可以得知GeForce GTX 1070有著相當強悍的性能,不管在一般測試軟體,或者遊戲性能表現上面,效能表現算是相當厲害。整體來說,這張顯示卡,超越了前一世代高階主力GeForce GTX 980,甚至,還已經逼近GeFore GTX 980 Ti,算是一張值得玩家入手的顯示卡。 台北光華商場這邊,一如預期,GeForce GTX 1070顯示卡早在6月10日上市,技嘉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顯示卡,也在店家架上,型號為N1070XTREME-8GD,報價為:17,590元。 透過本次的這張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 顯示卡開箱與實測,可以發現技嘉的用心。如果你剛好想要買GeForce GTX 1070,又想要擁有頂級的用料,高規格的軟硬體功能,以及五年保固,玩家想要的,這張顯示卡已經全部都擁有了。 整體來說,這可以說是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